三国时期的自耕农经济
黎虎
秦汉时期繁荣起来的自耕农经济
,
到了东汉末年
,
由于长期的战乱
,
使这种软弱的个体
经济遭到空前的摧残
。
在战乱中抛弃家园的自耕小农
,
或沦为流民
,
或投靠大族豪强而成为
私家的依附民
,
或被政府收编而为国家依附民—士家或屯田客
。
但是
,
在三国时期的农民
中
,
除了这些公私依附民之外
,
仍然存在大量的自耕小农
,
除了屯田这种国有土地形式外
,
还有许多 自耕农的小块土地
。
过去学术界重视了对于屯田制和依附农民的研究
,
而对于自耕
农及其小土地所有制则未予足够重视
。
今就此问题略述于后
。
一
、
三国政权恢复自耕农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在东汉末年自耕农纷纷瓦解流离的情况下
,
三国统治者
,
特别是曹魏政权
,
一方面招集
流民
,
大兴屯田
,
使之成为国家的依附民
,
另一方面则积极采取复活和抉植自耕农经济的政
策和措施
,
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又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
。
1
.
迁徙人民
,
充实内地
。
汉末扰攘之际
,“夭下户
口减耗
,
十裁一在
。”
( ( (三国志
·
魏志
·
张绣传》
,
以下凡引《三国志》均只注纪传篇名)为了恢复自耕农经济
,
首先致力于迁徙人 民
,
充 实
编户
,
增加内地郡县所领之自耕农
。
早在建安元年
(公元19 6年)
,
锤礴督关中诸军时
,
因见
“洛阳人民
单尽
”,
于是
“徙
关中民
,
又招纳亡叛以充之
,
数年 间民户稍实
。”
(《锤毒传》)这是以雍州民户充实司州
。
建安九
年曹操
“使
(张)辽与乐进拔阴安
,
徙其民河南
。”
( ( (张辽传》)这是以冀州民户充实司州
。
建安
十九年曹操破袍罕宋建
,
河西诸羌 皆降
,
“是时,
太祖徙民以充河北
,
陇西
、
天水
、
南安民
相恐动
,
扰扰不安
。”
(《张既传》)西晋束哲上疏日
:“又
昔魏氏徙三郡人在阳平
、
顿丘界
,
今者
繁盛
,
合五六千家
。”
(《晋书
·
束哲传》)
《张既传》与《束哲传》所载当为一事
。
这是以雍州民
户充实冀州
。
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后
,
张既
“说太祖拔
汉中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
(《张
既都)
“太祖还,
拜(杜)袭验马都尉
,
留督汉中军事
。
绥怀开导
,
百姓自乐出徙洛
、
邺者
,
八万余口
。”
( ( (杜袭传》)
“太祖还,
留
(张)邵与夏侯渊等守汉中 邻别督诸军
,
降巴东
、
巴
西二郡
,
徙其民于汉中
。”
(《张邵传》)
“太祖克鲁后,
‘和)洽陈便宜以时拢军徙民
,
可省置
守之费
。
太祖未纳
,
其后竟徙民弃汉中
。”
( ( (和洽传》)建安二十四年徙武都民
、
氏
“使
居京兆
、
一
一
4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