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三
国演义》原本探
考
夏梦菊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弘治甲 寅蒋大器序
、
嘉靖壬午张尚德 序刻的
《三 国志通俗演义 》
。
这个本子是否为罗 氏原本
,
近年来 人们的看法是很 不统一的
。
我认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 不是 罗贯中的原本
,
这是从它本身就可找到确凿证据
的
。
证据之一
,
在二 十一卷第七节《孔明秋风五 丈原 》中引用明人尹直的一首 《名相赞) )
,
这在罗贯中完成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 3 29年)之前的原本中
,
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参见章培恒
、
马美信 《三国志通俗演义
·
前言 》)
;
证据之二
,
在卷 十二 《张永年反难杨修》中
`
遂令扯
碎其书烧之
”
句下
,
有一行小字注 道
:
“
柴世宗时方刊板
.
旧本书作板
,
差矣
.
今《孙武
子》止有魏武帝注
.
”
这行小注会 不会是罗贯中对《三 国志平话 》做的校注 呢?查 《新全相
三 国志平话 》
:
“
杨宿(修) 对张松说曹相 之德
,
取 《孟德书》 一 十六卷
,
《孙子 书 》一十
三篇
,
张松请看
,
杨宿(修 )取与大夫看一遍
,
如瓶注 水
,
孟津东流
。
杨宿 (修)大惊
,
说
与曹公
,
言令 人急请去了张松
。
”
并无
“
扯碎其书烧之
”
的事情
.
显然
,
这条注 释 应该是刊
印者对罗贯中原本所加的
.
我们从上面 这两点 即可看出
:“
嘉靖本
”
是 经过增 订的本子而 非
原本了
。
对何其芳诗歌定义的批评性意见
,
也有
比较 中肯的
。
如说
:“
丰 富的想象
”
,
一般
文学作品都应该有
,
并非为诗所独有
,
何其
芳将这作为诗的一个特点列入诗 歌定义中
,
似不 妥
。
诗 歌在 想象上 的特点
,
是由诗耿在
集中性
、
抒情性 上的特点派生 出来的
。
一般说
来
,
在文字 差不多的情况下
,
诗中的想象比
在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里的想象多
。
如果一
定要将诗歌的想 象问题写进诗歌定义中
,
似
当在 何其芳所写的
“
丰 富的想 象
”
之前加 一
个
“
最
”
字
。
但这类比较中肯的批 评 性 意
见
,
并不存在对何其芳诗歌定义的 基本否
定
。
注
:
①歌德
:
《诗与真》
,
转引 自《西方文论选》
上册第4 4
5页
.
②张希之
:
《文学概 论》
,
第18 1页
,
湘干文
化学社印行
,
1933年版
。
③锡德尼
:
《为诗一沂》
,
转引 自《西方文论
选)上母第2幻 页
.
④柯勒律治
:
《文学传记》
,
转引自《西方文
论选)下 开第”页
.
⑤普列汉诺 夫语
,
转引自《形象思维资料汇
编》
,
人民文学出版补198 0年版
.
⑥毛长
:
《 诗大序》
.
⑦严润
:
《沦冬衣诗话
·
诗辫》
.
⑧章炳麟语
,
转引 自杨鸿烈
:
《中国诗学大
纲》
,
第4 3页
,
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七年版
.
⑨邹沫 芳
:
《论诗通信》
,
《中国新文学大
系
·
建设理论 集》第34 8
页
.
0劳辛
:
《诗的理论 与批评》
,
第15 8页
,
正
风 出版社
1 9 5 0年版
。
L冉 欲 达等著《文艺学棍论》第3 5 9页
,
迁 宁
人民出版社
19 52年版
.
L王力
:
《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
问题》
,
《文学评论》工959年第
3
期
.
⑧霍松林编著《
文艺学祝论》第1 85页
,
侠西
人氏出版社
19 57年版
.
⑨冯中一
:
《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
山东人民
出版社
1960年版
.
⑥凌焕生
、
斐显生
:
《关 于诗歌特点 的再 商
榷》
,
《 南京师 范学院学才 段》1 9 79年第
1期
。
(责任编 辑
万本根)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