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考古发现材料看三国时期的蜀汉货币
(0 次评价)5023 人阅读0 次下载
从考古发现材料 看三 国时期的 蜀汉货币 张勋燎 在经过东 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冲击和继之而来的大大小小军 阀混战以后 , 魏 、 蜀 、 吴三 国 鼎立 , 由统一发展为相对稳定的分 裂割据 。 这种情况 , 表现在货币形式上 , 完全改变了东汉 王朝统治时 期的单一状态 , 各国不同 , 品类繁多 。 正如有人所说 , 其中 “蜀 钱是 问题的核心 , 复杂得难解难分 ” , 至今争论仍 然很激烈 。 解放以来 , 特别是最近十年 , 地下实物出土渐 广 , 不少重要材料为前人所未见 , _ 旦大都经过正 式发掘清理 , 其科学性远非昔日以真伪相参 的传世材料为主的旧金石学时代者可比 。 虽然还不能说足以把整个问题都弄得很清楚 , 但对 其中某些长期争论不休的 问题已经作出明确的 回答 , 为进一步的 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 本文试图把这些新发现的主 要材料相互 联系起 来 , 结 合有关的文献记载 , 主要围绕争议最大 的蜀汉 钱币的种类和年代问题 , 提出一些个人的看 法 。 《晋书 · 食货志》载 : “汉 钱旧用五铁 , 自王莽改革 。 至光 武中兴 , 复铸五铁钱 。 及献帝初 平中 , 董卓乃更铸小钱 。 至 魏武为相 , 于 是罢 之 , 还用五株 。 及黄初二年魏文 帝罢五铁钱 , 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 魏明帝乃 更立五株 钱 , 至 晋用 之 , 不闻有 所改 创 。 孙权嘉禾五年 (公元236 年) , 铸大钱一当五百 。 赤乌元年 (公 元23 8 年) , 又铸 当千钱 。 权闻百姓不以为便 , 省息之 , 铸为器物 , 官勿复 出也 。 私家有者 , 并以输 藏 ” 。 《三 国志 · 蜀志 . 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云 : 刘备建安十九年(公元2 1 4 年) 初拔成都 , “军 用不足, 备甚优之 。 巴日 :‘易耳。 但当铸直百 钱 , 平诸物 贾 (价) , 令吏为官市 。 ’ 备从之 。 数月之间 , 府库充实 。 ” 从文献 记载看 , 东 汉王朝除了献帝初 平年间曾经发行过一种小钱(人多以为是一种无字钱)之 外 , 始终只铸造过五铁一种 铜 钱 。 到了三国时期 , 三家各自独立成系统 。 曹魏时罢时行 , 或 铸或不 铸 , 完全 继承东 汉的制度 , 一律造的是五株, , 没有发行过任何大钱 。 蜀汉除了继续 使用旧钱而外 , 曾经发行过每枚值 百的大额货币 , 但没有铸过更大比值的大钱 。 只有孙吴造 过几种面额 在五百以上的大钱 , 但后来不仅停止 继续发行 , 连已经作好了的 也下令禁 止 使 用 , 由政府回收化铜作器物 , 流通时 间不 一长, 数量自然不会很多 。 孙吴发行的大钱很特别 , 起码就 是一 当五百 , 没有当百的 , 这 点 曾经引起人 们的 种种怀 疑 。 我以为这是由于 它开 始铸 造的时间很晚 , 足 足比蜀 汉迟了二十年 , 这 时 在吴地的市面上已经有大量蜀汉的直百 钱 流 通 , 用不着自己再另铸这种比值的货币 。 从文献 记载看 , 自东汉以来 , 只有蜀汉才铸过 面额值 百的铜钱 , 因此凡属三 国时期具有面额 值百特征的铜钱 , 都应 该是 蜀汉铸造的 。 验诸考古发 现 , 这一结论已为大量 地下出上材料所证实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8-0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1 , Processed in 0.38315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