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以来
,
地下出土可以认为是蜀汉时候的直百 铜钱
,
多发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墓葬和窖藏中
。
其分布范围甚广
,
在北方的北京
、
河南
、
甘肃
,
南方的四川
、
湖北
、
湖 南
、
江 苏
、
浙江
、
江西
、
广东等地
,
都有数量不 同的材料
气
,
尤以川
、
鄂
、
江
、
浙为多
。
这些
材料
,
有的比较零星
,
有的成批 出现
,
虽然 对研究蜀汉货币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作用
,
但
就其科学价值而言
,
自当以成批出土者为要
。
因为零星材料的入 土
,
就其种 类而言
,
带有较
大的偶 然性和片面性
,
远不如同时成批入 土者 更 能准确地反映有关实际情况
。
为了便于大家
参考和以后的论述
,
现将已经发表的几批主 要材料列表述之于文中
。
入 录者
,
以每批在一百
五十枚以上者为限
。
以后文中引用有关地下出上资料
,
凡未另加 注说 明者
,
皆见于表中
。
表中所列东汉以后
、
两普南北朝以前的直 百 钱
,
共有
“直百五铁”
、
“太平百 钱”
、
“
直百
”
和
“定平一百”
等四种
,
都应该 是蜀汉时期的货币
。
以下我们便来分别 进行讨论
。
一
、
“直百五铣”
关于
“值百五铣”
,
过去多数人主 张为刘备所铸
,
但也有人从时代上提出过怀疑
。
甚至
直到六十年代中期
,
还有人在综合考察解放后地 下出土材料的情况之后
,
认为这种 钱发现
在湖南醚陵魏 晋墓
,
武汉六朝 墓
,
北京
、
长沙西晋墓
,
四川双 流
、
昭化南北 朝墓中
,
根据其
入 土年代和地域分布情 况
,
这种怀疑
“的确是 钱币学上一个值得注意 的 问题”
。
一九七八
年四川威远黄荆沟窖藏材料的发现
,
使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
黄荆沟出土的窖藏铜钱共二十余斤
,
放在一个陶罐中
。
据统计
,
这二十余斤铜 钱共一千
七百零三枚
,
其中西汉半两一枚
,
两汉五袜三 百二十五枚
,
剪边五株二百八十一枚
,
“五”
字钱一枚
,
无字钱一百四十五枚
,
货宋四枚
,“
蜀五诛
”
四百 枚
,“直
百五株
”四
百三十五枚
,
没
有发现比
“
直百五株
”
年代更晚的材料
。
“直百五株”
在这批窖藏铜钱中所占比例最大
,
也
是这种钱经正 式发掘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
。
铜 钱种类 的如此多样化
,
表明是用当时市面上实
际行用 的货币入窖
。“
直百五株
”
的数量最大
、
时代最晚
,
则说明此种钱币当时 尚处于 正在发
行的过程中
,
而且是在本地 区铸造的
。
威远在三国属键为郡
,
这批
“直百五株”
中
,
一百零
三枚背有
“为”
字
,
应 即
“键为”
之省称
,
与旧说相符
,
证明蜀中确是
“直百五铣”的铸地,
它不是在别的地方铸造的
。
史书上 从来没有记 载说刘焉父 子在蜀中铸过直百钱
,
有人怀疑
“
直百五株
”
最先为刘焉父子所铸
,
没有任何根据
。
文 献记载说的刘备初入 蜀 即铸直百 钱
,
这
种最早的直百钱就应该指的是
“值百五铣”
。
威远黄荆沟出土的窖藏
“直百五株”
,
共有六
种大小不同的类型
,
最大的每枚直径2
.
8
一之
.
9
匡米
,
平均重9
.
8
克
,
最小的每枚直径 仅
2
.
4厘米
,
平均重3
.
2
克
。
这种情况表明
,
刘备铸造
“直百五诛”
,
曾经继续 了若千年
。
也就
是说
,
在若千年内蜀汉所铸的直百 铜钱
,
都只有
“直百五株”
一种
,
而没有铸造别的钱文的
直百钱
。
后面表 中所列十批出土钱币材料
,
几种值百以上的大钱
,
以
“直百五 殊”
数量最
多
,
流布最广
,
这和它连续发行的 时间较长是有关系的
。
二
、
“太平百钱”
关于
“太平百钱”
的国别和年代
,
是 目前讨论得很多的问题
。
除了旧古钱学家们的各种
不同说法之外
,
彭信威在他的新版《中国货币史》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进行论述
。
他首先把这
种钱分作
“
光背
”
和
“背文
有曲折文
”
的两大类型
,
认为
“两者是不是 属于同一
政权或集团
的问题
。
这一点现 在不能决定
。
”“光
背的 一种肯定是在益州铸造 的
,
而且和有内郭的蜀五
株同时
,
也许是刘焉刘璋的时候铸造 的
。
至于那些 极小的太平百伐
,
大概是在 刘禅的时候所
铸的
。
”“
背面有曲折文的太平百 钱
,
有可 能不是在四川铸造的
,
囚为背面没有发现有阴文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