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
论刘备治国与用人
吴洁生
刘备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
军事家
。
但是
,
在《三国演义》中
,
刘备的形 象却显得
平淡无奇
,
模糊苍白
,
远较曹操
、
诸葛亮
、
关羽等逊色
。
使人感到
,
其文不如诸葛
,
武不如关
张
,
才能平平
,“长厚似伪”
,
徒有英雄之名而无英雄之实
。
史学界对刘备也研究不够
,
近
年来少有论文提及
。
历史的真实如何
,
应当 怎样来评价刘备这一重要人物呢?笔者认 为只有以史实 为依
一据
,
进行全 面深入的分析
,
方能得出正确的结 论
。
三国时代的人对刘备的评价是很高的
。
孙权大将周瑜
、
鲁肃称其为
“天下英雄”
。
曹操
的重要谋士程显说
:“刘备有雄才
而甚得众心
,
终不为人下
。
”
魏国学者傅干说
“刘备宽仁
有度妥能得人死力
。
”
著名史家陈寿称刘备
,
“弘毅宽厚,
知人待士
,
盖有高祖之风
,
英雄
,
一之
器焉
。
”
曹操更把刘备视为唯一可与之相比 的豪杰
,
曾从容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
惟
使君与操耳
,
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
”
这都说明刘备确非常人
。
历史上任何一开国国君
,
都有其过人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政洽
才能
。
作为蜀汉王朝 创建者的刘备
,
其政治才能体现在何处呢?似应体现在其治国 用人上
。
建安十六年
,
刘备对部下说
:“今指
与吾为水火者
,
曹操也
。
操以急
,
吾以宽,操以
暴
,
_
吾以仁,操以淆
,
吾以忠多每与操反
,
事乃可成耳
!
”
这可视为刘备一生为人的准则
,
也可从而得知刘备的品质 和政治方针
。
刘备所说的
“宽”
,
在为人上
,
可以理解为宽厚
,
不苛求于人
,
不记宿怨
,
有政治家的
广阔胸怀
,
在治国上
,
可以理解为不用苛政
,
轻摇薄赋
,
不急敛于民
。
“忠”
,
在政治上
,
可以理解为忠于自己的理想
,
即复兴汉室
,
澄清天下,在为人上
,
则是光明磊落
,
讲求信
义
,
以诚待人
。
“仁”
可以理解为爱民
、
爱部下
。
,
当时中国处于长期战乱中
,
人民深受其苦
,
迫切要求有休养生息的安定环境
。
刘备总结
了汉高祖战胜项羽 的历史经验
,
深知
“得人心者
得天下
,
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
故提出
了以宽易急
,
以仁易暴
,
以忠代诱 的政治方针
。
显然
,
这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的
。
由于
,
刘备的上述作法
,
加之为汉宗室
,
有大的号召力
,
本人又具雄才大略
,
这就在政
治上对曹操造成极大威胁
,
故曹操视其为为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
因为刘备治国施政尚宽仁
,
讲信义
,
爱民而不苛求于民
,
故受到人民的拥护
、
爱戴
。
其在徐州时
,
由于得人心
,
威信高
,
故州枚陶谦临死时
,
决定将州政交给刘备
。
并说
:
“非刘备,
不能安此州也
。
”
谦死
,
别驾糜竺率
“州人迎先主
(刘备)
,
”
使3 4 岁的刘备取
得了最早的根据地
。
在荆 州时
,
“荆
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
”
后曹操南征
,
刘备率部向江 陵退却
,
时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