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志
。
孙权答应诸葛亮鼎 立的订盟条件
,
并
在打了胜仗之后履行盟约借荆州给刘备
,
这
是 向弱者作出让步
,
没有卓识明睿的战略眼
光
,
是难以做到的
,
这正是孙权的不平凡处
。
孙权的第二个果敢决策是称臣于曹魏
,
袭杀关羽
,
夺回荆州
。
刘备入川
,
孙权就招回
其妹孙夫人
,
为讨回荆州埋下伏笔
。
刘备取
得益州
,
孙权只索讨南三郡
,
极有分寸
。
可
惜的是刘备
、
关羽不识大体
,
以兵戎相见
,
破坏了同盟
,
促使孙权下决心夺回荆州
。
为
了不陷入两线作战
,
孙权卑恭屈节称臣于曹
魏
。
早在二一 七年
,
孙权就
“
令都尉徐详诣曹
公请降
,
公报使修好
.
誓重结婚
。”
公元二 一
九年
,
关羽 围樊
,
震撼荆襄
,
孙权认为 时机已
到
,
于是
“
笺与曹公
,
乞以讨羽自效
”,
接着
又
“
上书称臣
,
称说天命
”
。
曹不称帝
,
孙权
“使命称
藩
,
及遣于禁等还
”,
接受吴王封
号
,
以殊礼待魏使邢贞
。
曹不求索雀头香
、
大
贝
、
明珠
、
象牙
、犀
角
、
琏霜
、
孔雀
、
翡翠
、
斗鸭
、
长鸣鸡
,
孙权
“
皆具以为之
”
。
东吴大臣都
深以为耻
,
徐盛等涕泣横流
,
认为曹王求索过
甚
,
吴不应受封
。
孙权以昔沛公受项羽拜为
汉王为辞
,“此盖时
宜尔
,
复何损邪?
”
又说
曹不所求
,‘于我瓦石耳,
孤何惜焉?
”
孙权不仅决策果断
,
他的外交手腕也十
分高明
。
于禁的护军浩周被俘在荆州
,
孙权
放还时特意拉拢
。
浩周回许后 以阖门百口担
保孙权诚心效顺
。
二二一年十二月
,
浩周随
邢贞使吴
,
带去文帝口信
,
向孙权征质子
,
封
孙登为万户侯
。
征质子是真金火炼的考验
,
孙权拒绝将遭 到魏蜀夹击
;
答应则要受制于
人
,
真是进退维谷
。
但孙权自有他的妙策
。他
在浩周面前感动得
“流涕
沽襟
” ,
临别时又
“
指
天为誓
”
。
孙权托浩周在文帝面前美言
,
推说
孙登年幼
,
不懂礼节
,
上书辞封
,
稍长 即送子
入质
,
还说要宗室孙长绪伴送
,
派大臣张昭为
傅
。
又托浩周为红娘
,
在曹魏宗室或夏侯氏
中为孙登择媳
。
孙权的表演维妙维肖
,
使浩
周深信不疑
,
魏文帝曹王也被蒙混一时
。
浩
周一走
,
孙权立即宣布立孙登为王太子
,
以此
来杜绝曹不征质
。
二二二 年六
、七 月,
吴蜀夷
陵之战进入 了决战
。
孙权为了稳住曹王
,
又
遣使上书
,
卑辞谢罪
,
表示十二月 送 质子入
魏
。
九月曹不遣侍中辛毗
、
尚书桓阶使吴征
质
,
随即派 出三路大军征吴
。
这时吴蜀战争
业已结束
,
孙权有恃无恐
,
临江拒守
。
为时
近一年的质子之争
,
终以干戈相 向 告一 段
落
。
质子之争为孙权赢得了时间
,
保证了夷
陵之 战的胜利
。
孙权发动的荆州之战
,
前后
三年
,
全力对蜀
,
未受两线夹击
,
反而使刘备
征吴还要北防曹魏
,
这是孙权在外交上 的最
大成功
。
荆州归吴
,
三国鼎立的地理均势最
后形成
。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诸葛亮隆
中路线规划的三分蓝 图只 是一个剧目的 脚
本
,
导演三分戏成功演 出的不是诸葛亮
,
而是
孙权
。
五
、
三国 外交 的得失与教训
三国外交的主 旋律 是吴 蜀结盟反 对曹魏
的统一
,
以成鼎立 之势
,
而后观天下之变
。
所
谓
“
鼎立
”
就是保持三方之 间的力量均衡
。
吴
蜀小国
,
连体相依
,
所以金 戈铁马之 后
,
仍能
握手言和
。
魏吴联 盟只 是短暂的互相利用
,
因
为小国与大国结盟是不平等的依附
,
随时都
有被吞灭的危险
。
孙权附魏
,
称臣纳贡
,
坐卧
不宁
,
这种联盟是不能持久的
。
这说明
,
外交
的灵活有一定的限度
,
它不是人谋可以任意
设计的
,
最终要受到形势的制约
。
高超的外
交艺术能因势利导
,
取得胜利
。
曹操
、刘备
都是第一流的政治家
,
他们有
魄力
,
有智慧
,
在三方斗争中善于化被动为 主
动
,
打出了不少的好牌
。
曹操在与刘备争夺
汉 中之战失败以后
,
他改变了策略
,
挑动吴 蜀
《吴主传》。
《三 国志·
武帝 纪
》
裴注
“魏略,。
《吴主 传》
裴注
《江表传》。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