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初
”
、
“
黄 武
”
、
“
黄龙
”
纪年 镜铭 辞综释
王
仲殊
r
在迄今见于著录的许多三国时代的铜镜
之中
,
传世的和 发掘出土的
“
黄初
”、“黄武”和
“黄龙刀纪
年铭铜镜 共计2 6枚
。
它们是
:
黄
初二年纪 年镜
3
枚
,
黄初三年纪年镜
2
枚
,
黄
初四年纪年镜
3
枚;黄武元年纪年镜
2
枚
,
黄
武二年纪年镜
1
枚
,
黄武四年纪年镜
2
枚
,
黄
武五年纪年镜
2
枚
,
黄武 六年纪 年镜
4
枚
,
黄
武七年纪年镜
1枚;黄龙元年纪年镜5
枚
,
黄
龙二年纪年镜
1
枚
。
按照我的研究
,
这2 6
枚铜镜( 包括
8
枚
黄初纪年镜在内) 全为 昊地所铸
,
故称
“
昊
镜
”。
黄初三年十月
,
孙权抗魏 而自立年号
,
改称黄初三年为黄武元 年
。
因此
,
作为吴镜
,
如以上所举
,
从黄初二年到黄龙二年
,
除黄武
三年纪年镜尚未发现以外
,
每年所作的纪年
镜少则
1
‘
枚
,
多则
5
枚
,
已无不齐备
。
黄初元
年纪年镜虽付诸缺如
,
但延康元年与黄初元
年属同一年
,
故以延康元年纪年镜
2
枚(亦 系
吴镜)弥补之
。
总之
,
本文所述 2 8枚纪年
铭吴镜 的制作年代上起 黄 初元年(
2 20)
,
下
迄黄龙二年( 2 3
0)
,
前后共历十一年
。
在这
十一年的时 间内
,
魏
、
昊
、
蜀三 国鼎立
,
其
元首各自称 王
、
称帝
,
朝代交替
,
年号更迭
,
历法亦有所改换
,
三 国 的关系 尤 为 复杂 多
变
。
本文试图通过对各镜铭辞的研究
,
参照
文献记载
,
阐 明 当时的历 史事实 和政治背景
,
从而对镜铭作进一步的分析
,
以求加深理解
。
首先
,
我要根据哎三 国志》
、
《资治通鉴》
等文献记载
,
列举黄初元 年至黄龙元年 魏
、
吴
、
蜀 三国 的重大 历史事件如下
。
黄初元 年(
22 0
)
:
正月
,
曹操死 于洛阳
:.
曹于在邺城嗣位为魏王
,
改 汉献帝建安二十
第期
五年为延康元年(据《后 汉书
·
献帝纪》记载
,
改元在三月)
。
十月
,
曹巫 称帝( 是 为魏文
帝)
,
改汉延康元年为魏黄初元年(仍沿用
“
四
分历与
。
十二月
,
魏文帝自邺城至洛阳定都
。
黄初二年 (
22 1
)
:
四月
,
刘备在 蜀中称
帝
,
改元
“章武”,
孙权自公安徙 都于鄂
,
改名
武昌
。
八月
,
孙权遣使向魏 文帝称臣
。
十一
月
,
孙权受魏 文帝册 封 为吴王
。
黄初三年
[黄武元年(22 2)]
:
闰六月
,
吴蜀战于夷陵
,
蜀 军大败
。
九月
,
魏文帝发大
军威胁孙吴
。
十 月
,
孙 权临江抗魏 军
,
自立年
号称黄武元年
。
十二月
,
孙权遣使聘蜀
,
然仍
与魏 文帝相往来
,
吴魏 之交未绝
。
黄武二年〔黄初四年(
2 23)〕
:
正月
,
吴
国始用
“乾象历”。
三月
,
魏 军自征吴前线撤
退
。
四月
,
群臣劝孙权称帝
,
不许
。
五月
,
蜀
刘禅 嗣皇帝位
,
改元
“建兴”。
十月
,
蜀 使聘
吴
,
吴蜀 联合
,
吴遂 与魏 绝交
。
黄武三 年 (
2 2 4):
五月
、
六月
,
吴蜀遣使
互聘
,
两国关系更趋亲密
。
九月
,
魏 文帝发兵
南下
,
受吴 军抗击
,
不 久即还 师
。
黄武四年(2 2多)
:
十月
,
魏文帝发大军
逼长江
,
孙权严兵固守
,
文帝知 难而退
。
黄武五年(226)
:
五月
,
魏文帝死于洛
阳
,
曹锹嗣皇帝位(是为魏明帝)
。
黄武六年 (2 27 )
:
正月
,
魏 明帝改元
,
称
太和 元年
。
黄 武七 年 (2 25 )
:
正月
,
蜀 魏交战
。
九
月
,
吴 魏交战
。
黄龙元年( 2 2
9)
:
四月
,
孙权在武昌称
帝
,
改黄武八年 为黄龙 元年
。
九月
,
吴国迁都
建业
,
上 大将军陆逊辅太子孙登掌武昌留守
E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