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诸葛亮在人事上的苦恼与过失
(0 次评价)3590 人阅读0 次下载
足 , 何以便归 ”。 这已是带有阴谋性质的狡诈 , 这才使诸葛恼火 , 但还是没有严治他的罪 , 只是废为平 民 。 这种处置 , 比起对待 马寝来不 知宽了多少倍 。 所以赵藩说 ,“ 不审势 , 则宽严皆误 ”, 实在是对诸 葛的 尖锐批评 。 3 “ 陈寿谓应 变将 略 , 非 武侯所长 , 诚有谓己 。” 魏延是一位相 当不错的将军 , 不仅 “勇 猛过人 ”, 而且 “ 善养士卒 ”, 缺点是 “ 性矜 高 ”, 以至 一人皆避下之, , 在诸葛眼里 , 其人 “ 雄猜难 御 ”, 魏延的 悲剧也 就植根于 这里 。 “ 延每随亮出 , 辄欲请兵万人 , 与亮异道会于渔关 , 如韩信故率 , 亮制而不许 。” (《三国志》卷 四十)最突出的一次是诸葛在南郑 与群下计议伐 魏的时候 , 魏延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 : “ 闻 夏侯册少 , 主婿也 , 怯而无 谋 。 今假延精兵 五千 , 负粮 五千 , 直从褒中出 , 循秦岭而 东 , 当子午而北 , 不 过十日可 到长安 。 耕闻延奄至 , 必乘船逃走 。 ~ 一 比东 方相合聚 , 尚二十许口 , 而公 从斜谷来 , 必足以 达 。 如 此 , 则 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 (《三国志》注引《魏略》)诸葛认为这是冒险行动 ,“ 不如安从坦 道 , 可 以平取陇右 , 十 全必克而无虞 ”。 不 用魏延之计 。 王夫之对这一事 件作了精辟的分析: ‘ 魏延请 从子午谷直捣长 安 , 正兵也 , 诸葛绕山而西出祁山 , 趋秦 、 陇 , 奇兵也 。 高帝舍 栈道而出陈仓 , 以奇取 三秦 , 三秦之势散 , 扮其背 而震惊 之 。 而魏 异是 , 非堂堂之阵直 前而攻其坚 , 则虽得秦 、 陇 , 而长安之 守自有余 。 魏所必守者长安耳 , 长安 不拔 , 汉固无如魏何 。 而迁回西 出 , 攻之于散地 , 魏且以为是乘间 攻暇 , 有畏而不敢直前 , 则 敌气益壮 , 而我且疲于屡战矣 。 故陈寿谓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 , 诚有谓 已 ”。 这里评述了蜀汉欲北定中原 , 必须以迅兵直捣长安 , 动摇其根 本 , 方为上策 。 然而魏延的正确方 略不被采纳 , 一是 诸葛 一 向以谨慎自许 , 不敢行 险 ; 二是对魏延总是抱有成见 , 认为 “雄 猜难御”, 这 又怎 么能调动魏延等人的积极性呢?所以魏 延 “常 谓亮为怯 , 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 而后来诸葛的 ‘ 迁 回西 出 ” 又没有达到 目的 , 因此更 ‘ 无 以服魏延之心而贻之怨怒 ” 了 。 杨仪是一位文职 官员 , 有些才能 , 更 会吹拍逢迎 , 得到诸葛的赏识 , 以为参军 , 后迁长 史 , 加绥军 将军 。 但 ‘仪 性猖 狭 ”, 同魏延这样的直性汉 子 , 格格不入 。 魏延当然瞧 不起他 , 两人矛盾 发展到很尖 锐 。 有时争论起来 , 魏延火了 , 竟 “举 刀拟 仪 ”, 杨仪只好 “ 泣涕横 集 ”。 他们的为 人和矛盾 , 连孙权 都很清楚 。 费伟出使东 吴时 , 孙权酒 后对费伟说 : “ 杨仪 、 魏延 , 牧竖小人也 。 虽尝 有鸣吠 之 益于时 务 , 然既 己任之势不能轻 。 若一朝 无诸葛亮 , 必为祸乱矣! ’ (《三 国志》卷三十 九) 诸葛亮 当然比孙 权更 清楚 , 但 他一直为 杨仪所迷惑 , 一心向着杨仪 , 有意压制魏延直至消灭魏延 。 当他病重的 时候 , 密 与杨仪 、 费 柿 , 姜维等商议 身段之后的退军安排 , 就不要魏延参加 , 并且议定退军时要魏延 断后 , 如 果 魏延不从命 ,‘ 军便 自发 ” 。 可见诸葛死前就充分估计到杨仪和魏延的火并 。 为 什么诸葛不未雨绸缪 , 而任其两败俱伤 , 使蜀汉元气再一 次受到摧残呢?这也是诸 葛亮在人事上的一次有相当分量的失误 。 诸葛死后;杨 、 魏真的兵戎相见了 。 首先是互相攻击对方为叛逆 。 连 刘禅都迷糊起来了 , 问董允 、 蒋碗、到底谁是叛逆?董允 、 蒋碗一向是诸葛亮亲信 , 自然也一 向不喜欢 魏延 。 因此 “ 咸保 仪疑延 ”。 魏延就这么定下了叛逆 罪 。 杨仪 “ 名正言顺 ”, 派王平 、 马岱等杀了魏延 。 当他们把魏延首级送给杨仪 请功的时候 , 杨仪竟踏 着魏延脑袋 , 大骂 : “ 庸奴 , 复能作恶不? ” 并 “夷 延三族 。” (《三国志》卷 四十)杨仪牧竖小人的本性 , 可算暴露无遗了 。 杨 仪 , 魏延到底谁是叛逆呢 ?魏延 既没有说过要投敌 , 也没有投 敌行动 。 诸葛死后 , 他虽说 过 ‘玉 相虽亡 , 吾自见在 , 府 亲官属便可将丧归葬 , 吾 自当率诸 军击贼 , 云何 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 (同 上 ) 。 当他发现杨 仪一伙不采纳他的意见 , 并有意排斥 他时 , 他并没有领兵北去 , 而 是率部南归 。‘ 原 延意不 北降魏而 南还者 , 但欲除杀仪 等 ” (同上) 。 不 想是非颠倒 , 杨仪泄 了私愤 , 魏延蒙 了沉冤 。 杨仪呢?自以为杀了魏延 , 功勋至大 , 宜代诸葛亮秉政 , 没 想到原来地位比自己低的蒋 碗宽作了尚 书令 , 而自己只拜个中军师 , 于是 怨愤不已 , 形于声色 , 大发牢骚 ,“ 言语 不节 ”, 在费榨的面 前 竟 说 : ‘ 往 者垂相亡段之际 , 吾 若举军以就魏氏 , 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令人追悔不 可复及卜 . (同上) 这 不是一个叛逆小人的自自吗?把魏延同杨仪比一 比 , 谁忠谁奸 , 谁是叛逆 , 不是 明明自自的吗?以诸 一 3 一 10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7-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9 02:27 , Processed in 0.6065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