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之明
,
4
而不能辨别 忠好
,
至使忠直之士蒙冤
,
让叛逆小人得志
,
能说不是用人上的 过失吗?
“
图 王业者
,
必得其地
·
得其地
,
非得其牌要 财赋之谓也
,
得其人也
;
得其人
,
非得其兵卒之
谓也
,
得其贤也
。”
“
蜀非乏 才
,
于长养人才
,
涵育熏陶之道
,
未之讲也
。,
从
_
L面第一段引文看
,
王夫 之的意思是图王业者在其得贤也
。
就是说取用人才是关键性的大事
。
打
江山的人首要的在于发现人才
,
延揽人才
,
合理使用人才
,
做到人尽其才
。
最 关 紧要的一 着还是培育人
才
,
特别是打下江山
,
建 国之后
。
从三国当时情况来看
,
曹操
、
孙权
、
刘备都有发现人才
、
延揽人才
、
使用人才的本事
,
不 过有程度
上的 不同
,
技 顺序 的话
,
还是曹操 第一
,
孙权第二
,
刘备第三
。
刘备在 赤壁之战前后
,
直 到进取西川
,
‘其人
之彬彬可称者 不乏
”。
荆州之失
,
关 张授首
;
臾凌 之败
,
梢锐几尽
;
黄忠赵 云之属
,
毫老丧亡
,
因此蜀汉出现后继乏 人的现象
,“
蜀中无 大将
,
廖化作先锋
’,
不是讽嘲而是事实
。
为什么出现这种 局面
,
当局者刘备
、
诸 葛都没有注意培育接 班人是最根本的原因
。
王夫之说
“
蜀非
乏人
,
无有为主效尺寸者
,
于是知先主君臣之图此也疏矣
。
动于耕战
,
察于名法
,
而于长养人才
,
涵育
熏陶之道
,
未之讲也
”。
其论断 是极 其情辟的
。
诸葛没有重视接班 人的培 养
。反
而对一些现成 的接班人给予 了摧残
,
马理
“
俊杰之士
”
被杀 了
,
死时
三十大岁
。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
,
有武 术
,
气 力过人
,
随诸葛张飞入川作战时
,“所在
战克
”,
是一位二
十几岁的年青有为的将军
。
后来同孟达驻守上庸
。
关羽围于樊城
、
襄阳时
,
曾命刘封
、
孟达往援
。
刘封
原 来是准备去的
,
因孟达以为
‘
山郡初附
,
未可动 摇
”,
才辞 未赴命
。
后来关羽覆败
,
刘封
、
孟达自然要
受到责罚
,
孟达畏罪
,
降魏 去了
。
不久孟达和徐晃袭击刘封
,
并劝刘 封降魏 以免祸
,
遭到刘封坚决拒绝
。
刘封从上 庸回成都
,
对未救关羽
,
再三认罪
,
刘备也没有杀刘封之意
,
而
“
诸葛亮 虑刘封刚猛
,
易世之
后
,
终 难制御
,
劝先主因此除之
,
于 是 赐封 死
”。‘先
主为之流涕
”
(《三国志》卷四十二)
。
刘封忠
于刘备
,
出生入死
,“所 在战
克
”,
受孟达影响未发兵救关羽当然是错误
,
但他一再认罪
,‘
过而 能改
善莫大焉
”。
何况当时
“
山郡初附
,
未可动摇
”,
也不是毫无理 由的
。
而诸葛因为刘 封
“
刚猛
,,
恐其
“
难制
’
,
借着这个罪名除去
“
后患
”
。
很难说 这是正确对待 部下的过失的
。
他的 竣刻超 越了人 情
,
难
怪先主也要
“为 之流
涕
”
哩!刘封死 时大概还不到三十岁
。
诸葛在《出师表》中
,
着重推荐了郭饮之
、
费伟
、
蓝允
,
军 事方面竭力推荐
‘将
军向宠
,,
这些大
概是 他认为最可靠的接班人了
。
但这些人在诸葛死后
,
‘咸承
诸葛之成规
,
因 循而 不革
”
(《三国志》
卷四十四 )
,
连 守成都守 不住
,
根本谈不上什么开 创新局面了
。
至于
‘性
行淑均
,
晓杨军李
,
的
‘将
军 向
宠
,,
毫无建树
,
连他的
《传》都只附在叔父《向朗传》的后面
,
总共不过百多字
,
可见其 影 响是不大的
。
诸葛死 后
,
蜀中重担落在姜维身上
。
姜维是建兴六年诸葛出祁山时 收来的降 将
,
谈不上什么培养
。
但
‘舍维 而
国无与托
,。
姜维死 了
,
蜀汉也就亡 了
。
这苦果应该说是没有注意
“长
养人才
,
涵育熏陶之
道
,
所种下的
。
陈寿说:
‘昔
肖何荐韩信
,
管仲举王子城 父
,
请葛亦管 肖之亚匹也
,
而时之名将 无城父韩信
,
故 使
功业陵迟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赵 其说
: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韩文公说
:
“
千里马常有
,。
唐太宗
在批 评封德 彝时也说
:
“
古之治者
,
岂借才于异代伞
,
正息己不能知
,
安可诬一世之 人
,
(《史纲 评
要》卷十 八)
,
也 许有人 认为蜀汉地 方太小
,
人才不多
,
这 也是不对的
,
王夫之说
:.
文王守百里之西
土
,
作人以贻百年之用
,
莺飞鱼跃
,
各适其性以尽其能
,,
是很好的对比
。
可见
,
‘蒋 碗死、
费榨刺
,
而蜀汉 无人
。,
是没有注愈培养人才的结果
,
诸葛亮是不能辞其咎的
。
诸葛亮是一位在历史上很有地位的政治家
,
在军事和文学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但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
说的
:‘
金无足赤
,
人 无完人
。”
诸葛亮也不能例外
。在这里
,
我们一连数落他在人率上 的许多过失
,
目的是从
历史事实出发
,
实事求是地进行探讨
,
以便从中吸取教益
,
无意于否定这位公认的杰出人物
。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一
3
一
1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