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奋
尹
子
”,
终难得其的解
。
2 8
.
《魏书
.
明帝纪
》
:
青龙三年
“
春正 月戊子
,
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升 丁
已
,
史太后崩
。
乙亥
,
陨石于寿光 县
。
三月庚寅
,
葬文德郭后
。
”
(
1/10 4)
今案是年正月辛巳朔
,
无 丁已
、
乙亥
。
又文德郭后 自崩至葬凡三十四日
,“
丁已
”
前当脱
“二
月
”
两字
。
2 9
.
《魏 志
·
明帝纪
》
:
景初 元 年
“
春正月壬辰
,
山接 县言黄龙见
。
”
(1/108)
今案是年正月己亥朔
,
无壬辰
。
《
宋书
·
符瑞志
》
作
“
二月壬辰
”
,
似可从
。
3 0
.
《
魏志
·
明帝纪
》
:
景初 二年
“
秋八月
,
烧当羌王芒中
、
注诣等报
”
·
癸丑
,
有彗县见张 宿
。
丙亥
,
司马宣王围公 孙渊于襄平
,
大破之
,
传渊首于京都
,
海东诸那
平
。”
(1/112、113)
今案是年八月庚寅朔
,
无癸丑
、
丙寅
。
又裴松之于
“
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襄平
”
前
,“癸丑”
条后注有当年九月史事
。
可 见司马宣王破公孙渊不得早 于 九月
,
袭氏作注
时
,“
癸丑
”
前尚有
“
九月
”
两字
。
现当据裴注补之
。
3 1
.
《魏 志
·
三少帝纪
》
:
正始 三 年
“
秋七月壬戌
,
皇后甄氏崩
。
辛未
,
以司空司
马孚为太封
。
戊亥
,
太傅司 马宣王花
“
·
乙未
,
葬怀甄后于太清陵
。
庚 子
,
琢踌将军孙
资花
。”
(l/124)
今案是年七月甲辰朔
,
无戊寅
、
乙未
、
庚子
。
又皇后 自崩至葬凡三十四日
,
是不在
一月内之明证
。
《晋书
·
宣帝纪
》
亦云
,
宣帝
“
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
,
时年七十 三
。”
故本条
“
戊寅
”
前当脱
“八
月
”
两字
。
3 2
.
《魏志
·
武宜卞史后传
》
:
太和四年
,“
其年五月
,
后崩
。
七月
,
合葬高陵
。”
(
1八58
)
今案据
《明帝纪》
,
太和四年
“六
月戊子
,
太皇太后崩
”
、
“
秋七月
,
武宣卞后甜
葬于高陵
”。
是年六月戊寅朔
,
戊子乃 是月十一日
。
从纪传记 事中月份 互有差异时本纪
较为准确之通例而论
,
疑本条
“五
月
”
当作
“
六月
”
。
3 3
.
《魏志
·
文德郁皇后传
》
注引
《魏
书
》
载哀策曰
:
“
维青龙 三年 三月壬中
,
皇
太后梓宫启殡
,
将莽于首阳之西陵
。
”
(1 /
16 7)
今案是年三月庚辰朔
,
无 壬申
。
据
《明帝纪》
,
文德郭皇 后 二月丁已崩(参本文第
2 8条)
,
三月庚寅莽
。
启殡当在三月庚寅前
。
3 4
.
《吴志
·
孙休传
》
:“
永安六年冬十 月
,
萄以魏见伐来告
。
癸未
,
建业石 头
小城火
·
一
甲申
,
使大将军丁奉甘诸军向魏寿春 皆救萄
,
蜀主刘禅降魏问至
,
然后
县
。”
(5/11 61)
今案是年十月癸巳朔
,
无癸未
、
甲申
。
据
《魏志
·
陈留王 纪
》
,
是年十一月
,“
蜀
主刘禅诣艾降
,
巴蜀替平
。
”
则吴发兵救蜀及罢兵应为十 一月事
,
此条
“
癸未
”
前疑脱
“
十一月
”
三字
。
3 5
.
《吴志
。
孙 皓传
》
”
天 纪 四年
“三 月丙
寅
,
殿中亲近数百人叩 头请杀 岑香
· ·
一
戊辰
,
,
内洛从武昌还
,
即引见 士申
,
王溥最 先到
,
于是 受皓之降
·
一
”
(5/1 176
、
1177)
今案是年三月戊子朔
,
无丙寅
、
戊辰
、
壬 申
。
据本条下注 引干宝
《晋纪》
及
《江表
一
5
一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