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哲社版
)
1
95 7
年
第
5
期
(
4
0
一
4
6
)
《三国志 》校
读札记
周国
林乒
中华书局校点本
《三 国志》
,
集 中了古今众多学者的劳动成果
,
远胜往昔各种版
本
,
给人以后来居上之感
。
当然
,
校点六十五卷
《三 国志》
这种繁复工作
,
是难得一开始就做得尽善尽美的
。
如果有人这样要求
,
那就太 不现实了
。
也正因为如此
,
读书过程中
,
曾对其校点方面有
所注意
,
发现可议之处还是有的
。
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汇拢来
,
总共四 十余条
,
供校点
者参考
。
其中有的条目
,
是前人曾经指出过的
,
以其言之成理而未被采用
,
故在扩充其
依据的基础上重新提出来
,
这是首先应予 说明的
。
(
一
)
校点本
《三 国志》
中
,
时见有职官人名方面的 讹误
,
现统收在第一部分
。
1
.
《魏志
·
夏侯悼传
》
:
谆
“
转领河南尹
。
太祖平河北
,
为大将军 后拒
。”
(1/2 68
,
即校点本第
1册第268页
,
下同此
,
不另注 )
2
.
《魏志
·
赵俨传
》
:“
(李)通曰
:
`
绍 与大将军相持甚惫
,
左 右郡县背叛 乃
尔
’。”
(3/665)
今案同书
《武帝纪》
建安元年九月
,
献帝
“
以太祖为大将军
”,
十月
,“以袁绍
为
太尉
,
绍耻班在公下
,
不肯受
。
公乃 固辞
,
以大将军 让绍
”。
近来史家有据以上 二条判
,操再度担任大将军者
。
窃以此说欠当
。
《武帝纪》
载
,
建安元年十月
,“
天子拜公司
空
,
行车骑将军
”,
十 三年六月
,“以 公为压
相
”,
其间无任大将军 之记载
。
《后 汉
书
·
献帝纪
》
同此
。
又高诱于
《
<淮南子>叙目》中自述
“
建安十年辟司空撒
”,
《后
汉书
·
赵典传附兄子温传
》
称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尚为司空
,
《魏志》
中建安二年后纪事
及袭注中
,
为司空
、
垂相曹操操属者不下一百人次
,
而无一是大将军椽属
,
昔可为曹操
未曹复任大将军之明证
。
可以断定
,
以上二条中
“
大将军
”
三字中有衍文
。
通观
《三 国志》
,
陈寿于 纪事之文中
,
称曹操之例尤为严谨
,
《蜀志》
、
《吴志》
中替称
“曹公”
;《魏志》
于
《武帝纪》
中
,
建安元年九月前称
“
太祖
”,
是年十月后
至二十一年三月前称
“
公
”,
二 十一年五月后称
“
王
”
(是年四月无纪事之文)
,
于其
他纪传中称
“太祖”,
间有称
“
武帝
”
者
。
即
《夏侯悼传》
、
《赵俨传》
亦然
,
前者称
“
太祖
”
凡九处
,
后者称
“
太祖
”
凡七处
,
绝 不可能突然以
“
大将军
”
相称
,
淆乱全书
体例
。
据以上所述史实史例
,“
大将军
”
中
“
将
”
宇宜为衍文
。
3
.
《魏志
·
贾选传
》
注引
《魏略》
:“
是 时
,
大将军虽有禁令
,
而当牡
者 多
,
故
(李)孚因此夜到
,
以鼓一中
,
自称都
一甘,
历扎 围
,
循表而东
·, .
”
(2/4 8 5)
裔
一一
4 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