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未
碑
今案此条所叙 乃曹操围邺时事
。
是时
,
袁绍已死
,
曹操为司空
,
未任 大将军
。
时既
无大将军
,
则此条中
“
大将军
”
有误
。
观
《魏略》
叙事之中
,
称曹操之例亦甚严
。
据统
计
,
《魏志》
注引
《魏略》
共一百多条
,
其中绝大多数称曹操为
“
太祖
”,
亦间有称王
、
公
、
承相者
。
即
《贾 逮传》
注所引此段
《魏
略》
,
称
“
太祖
”
者便达 十 六处
,
称
“
公
”
者三
处
。
可见此条中
“
大将军
”
于史实史例均不合
,
其中
“
将
”字宜衍。
4
.
《魏 志
·
末术传
》
:“
术以余众奔九江
,
杀扬州 利史 陈温
,
领其州
。
以张勋
、
桥典为大将军
”
。
(1/208)
今案此条中
“
大将军
”,
殿本作
“
大将
”
。
依照汉魏官制
,
大将军不 可数人同任
,
袁术亦无权授任
。
又
《魏志
·
吕布传
》
:“
术怒
,
与韩遏
、
杨奉等连势
,
遣大将张勋攻
布
”
;
《吴志
·
孙策传
》
:“
太傅马日碑杖节安集关东
,
在寿春以礼辟策
,
表拜怀义校
尉
,
术 大将乔教
、
张勋替倾心敬焉
”
。
是张勋
、
桥毅不为大将军 甚明
,“
大将军
”
之
“
军
”
为衍文
,
当删
。
5
.
《魏 志
·
夏侯
·l
午传》
:
悴被执
,
俘将玮浩叱质者
曰
:
“
汝等凶逆
,
乃敢执劫大
将军
,
复欲望生那
:
”
(1/26 7)
今案夏侯悼时为折冲校尉
,
不为大将军
,
文帝即王位
,
方拜悴大将军
。
又 韩浩 续
日
:“且
吾受令讨贼
,
宁能以一将军之故
,
而纵汝乎?
”
故
“
大将军
”
中
“
大
”
字宜
衍
。
6
.
《魏志
·
明帝纪
》
:
黄初七年 十二月
,
以
“抚
军大将军司马 宣王为膝 骑大将
军
”
。
(
1/92)
今案时制称骡骑将军
,
不称骡骑大将军
。
《宋书
·
百官志
》
:“
骡骑将军
,
一 人
·
一
汉西京制
,
大将军
、
骤骑将军位次垂相
”。
且
《
明帝纪
》
下文有
:
太和元年十二
月
,“新城太
守孟达反
,
诏膝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
;
四年二月
“
骤骑将军司马宣王为
大将军
”。
故此条中
“
大
”
字宜衍
。
以上六条
,
替大将
、
大军
、
部将误作大将军
、
部将军之类
。
究其致误原因
,
在于大
将
、
大将军等替为名词
,
虽错而文句可 通
,
不易引人注目
。
此类错误
,
《三 国志》
早期
版本中存在不少
,
虽巳改正
,
仍可供参考
。
如
《魏志
·
王梁传
》
注引
《魏略》
“
其后大将
军西征
”,
大军原误作大将军
,
甚至将
“五
宫将
”
误作大将军(36 /0 7一6 0 8)
;《
杜徽
传
》
注引
《魏略》
“
昨日功曹
,
今为郡将也
”,
郡将原误 作郡将军(2/4 9 6)
;《蜀志
·
关羽传
》
“
(袁) 绍遭大将颇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
大将原误作大将军(
49 /
39),
《
吕布传
》
“
父常送故将刘焉入蜀
”,
故将原误作故将军(
4/9 88)
;《邓 芝 传》
“
芝
为将军二十余年
”,
将军原误作大将军(
4/10 73 )
,
替此类也
。
. 7
《魏志
·
东夷传
》
:“
遣塞曹抹张政等因奋诏书
、
黄幢
、
拜假难升米为橄 告喻
之
。”
二
(3/85 7一85 8)
今案时制无
“
塞曹
”,
前人替疑有误
,
窃以其时有客曹主外国夷狄事
,
本条事沙东
夷
,“
塞曹
”
似应为
“
客曹
”。
8
.’《
魏 志
·
文帝纪》
:
黄初七年
“
互五月丙 辰
,
帝疾鸟
,
召中军大将军曹真
、
镇 不
大将军陈群
、
征东大将 军曹休
、
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
,
并 受遣诏辅嗣主
”
)(1/8 6)
今案此条中
“
征东大将军曹休
”
七字
,
前人曾疑其为衍文
,
细察之
,
以为所 言 甚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