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创造心理动因探析
(0 次评价)510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三国演义》创造心理动因探析 王海洋 (一)先看显在动机。创作的显在动机即是艺术家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动 力。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由各种事件、物象的触动,引起心理的波动以 至于造成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产生一定强度的情感,因而形之于艺术的笔 墨以恢复心理的平衡。这是一种明显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过程。从《三国 演义》作品本身的意蕴展示出发,结合古代小说家的一般心理特征,其所 涵容的创作显在动机可分三个层面: 1.情绪、情感的抒泄。关干文学的情感抒泄功能早在汉代司马迁就有 所总结:“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迁无目、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文人 的这种文字倾吐、排遣方式乃是一种正常心理泄导方式。古代小说创作实 践中,其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本身无疑更适宜于情感的抒发。明代无名氏, 在《新刻续编三国志引》中即对作者罗贯中的创作动机有所分析。他指出 “观《三国演义》至末卷,见汉刘衰弱,曹刻替移,往往皆掩卷不悍者众 矣。又见关张葛赵诸忠反居一隅,不能恢复汉室,愤叹扼腕,何止一人? 及观刘后主复为司马所并,而诸忠良之后沓灭无闻诚为千载之遗恨。”为 了排除此种遗恨,作者在书中就竭力颂扬心中理想的蜀汉一方,推扬他们 的正义、进步、正统、智慧、仁德的方面,尽力贬斥被竖立为对立面的曹 魏集团,否定他们的残酷、虚伪、1'}越、凶暴、奸诈的消极面,而且此种 情感的发泄更鲜明地体现在了小说中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总之,罗贯 中在吸取史传,民间传说,及其他种种有关《三国》的文艺形式作品的内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19 , Processed in 0.44647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