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以荆州为家
,
而操失之
,
权又争之
,
惟至 于 西 川
,
则真为 玄德之家矣
。
然其受陶谦之让
,
而
不受刘表之让者
,
惩于徐州之得而复失
,
故重发于刘表也
。
不夺 同宗之荆
,
而独夺 同宗之益
者
,
惩于荆州之迟而滋议
,
故不得重发于刘璋也
。
此其先后迟速之机
,
因时而变者也
。
”
(第六十二回回评)
毛宗岗还指出刘备做事能审势量力
。
对杀车宵事
,
刘备与关公意见不同
,
毛宗 岗评述
说
:“
自车宵为云 长所 杀
,
而曹操之兵端起矣
。
玄德不欲杀车宵者
,
以此时衣带诏未泄
,
萤
承谋未露
,
尚欲与操羁糜勿绝
,
阳和阴图之耳
。
英雄做事
,
须要审势量力
,
性 急 不 得
。
(第二十一回回评)车胃被杀后
,
操派刘岱
、
王忠来攻刘备
,
二人先后被云长
、
张 飞 所
擒
,
刘备还 其原领军马释之归去
,
毛宗岗评说
:“
玄德 获岱
、
忠二人而不杀
,
尚欲留为讲和
之地
,
其与袁绍之屯兵河朔
,
迁 延不进
,
毋乃 同耶?日
:
否
。
绍之力足以战而不战
,
备之力
不足以战故不欲战
。
袁绍性慢
,
是无主意
,
刘备 性慢
,
是有斟酌
。
”
(第二十二回回评)
并非白璧
无瑕
形
,
尽管毛宗岗对刘备极尽其歌颂之能事
,
赞其仁
、
爱民
,
善于 用人决策、机谋干略超群
,
但他究竟是辩证法家
,
不仅是看到刘备的优点
,
也看到他的 缺点
。
如第六十二回写孔融在北
海被管亥部围攻
,
孔融派太史慈去平原请刘备相救
,
刘备敛容说
:“孔北
海知 世间有刘备
耶?
”
毛宗岗夹批
:“
自负语
,
亦肮脏语
。
”
对刘备杀刘封
,
毛宗岗评说
:“刘
封有罪
,
而先
主杀之
,
亦未得其当也
。
其不救关公也
,
可罪;其不降曹氏也
,
可原
多
其拒孟达于后也
,
可
嘉,则其悔听孟 达 于前也
,
亦可谅
。
而丧一义弟
,
又杀一义儿
,
诚计之左矣
。
且既欲杀之
,
不即召而杀之
,
而丧师失地
,
以重其辜
,
则先主有三失焉
:
彼自知获决而将兵于外
,
安保其
无降魏之心?其失算者一
。
以一刘封当徐晃
、
夏侯尚
、
孟达之师
,
明知其非敌而遣焉
,
是弃
刘封并弃五万人
,
其失算者二
。
孟达巳去
,
不更令别将以守上庸
,
而至有申耽
、
申仪之叛
,
使刘封进退无路
,
是弃刘封而并弃上庸之地
。
其失算者三
。
有此三失
,
当先主之终悔软,
”
(第七十九回回评)
。
其实
,
刘备之杀刘封与曹操之杀曹植之党杨修是同样的心计
。
曹操杀
杨修是使曹植势孤以便曹不安坐王位
,
而刘备杀刘封也是为阿斗继位扫清道路
。
因刘封英勇
善战
,
阿斗远远非其对手
,
若让他在恐有后患也
。
故有意使其犯错误借故杀之
。
毛宗岗说其
失算
,
实是说其有意如此
,
为了达 到其不可告人 的 目的
,
竟至 于不择手段
,
不过不明说罢
了
。
曹操杀的是谋士
,
刘备杀的是养子
,
虽非亲生
,
亦算父 子一场
,
且其虽有错
,
但后知悔
又有好的表现
。
何至于死?有意让其再犯错误而借故杀之
,
更见刘备心狠手辣!毛宗岗还赞
扬赵云爱民用以与刘备得川后忘记人民相对比说
:“玄德当奔走
流离之 时
,
而不忍弃百姓
,
而得西川
,
乃欲以民田赏功
,
是不可无子龙之谏也
。
子龙爱民所以爱国
,
爱国则不复爱家
。
前于取桂阳之 时
,
不以妻子动其心
,
今于 入川 之后
,
不以田宅累其念
,
有古大臣之风焉1岂
独一名将之才
,
足以尽之1
”
(第六十五回回评)赞赵云也意在批评刘备
。
此外
,
毛宗岗在评点里
,
还多次揭露刘备的虚诈
,
如让徐州
、
掷阿斗
、
欲投江
、
托 孤
语
,
等等
。
毛宗岗指出
,
刘备这方面的言行
,
既反映他的机谋干略过人
,
也反映了他存在 虚
诈 的 一面
,
而并非是一味忠厚
,
甚至还指出刘备的作假远胜过曹操
。
第四十一回写刘备携民
渡江 时
,
看到民众在途中惨状
,
大劫说
:
“为吾一 人
而使百姓遭此 大难
,
吾何生哉!
”
欲投
(下转
第朽页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