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一九
/
\
八年第一期
曹操移民初探
沈祖祥
汉 末三 国时期
,
军 阀混战
,
群雄兵争
。
颠沛冻馁之 民
,
或因故土 沦陷
,
或因 民族压
迫
,
被迫离乡背井
,
流离远出
,
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剧烈的人口大迁移
。
在大迁移
中
,
人口有着意料不到的减少
。
一 些有识见的政治家莫不勾心斗 角地从事于人口的掠夺租
增殖
。
其手段虽然多种多样
,
但以移民一项最 为普遍
、
重要
。
而曹操的移民
,
规模最大
,
措施最力
,
收效最著
。
曹操移民的原 因和目的
造成东汉末年人口骤减的原 因很多
。
从毁灭人口的手段来看
,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自然
因素和政治因素两种
。
灾荒
、
饥懂和疾疫
,
是破坏经济
、
毁灭人口的一种强大力量
。
在科学技术不太发达和
御灾能力较弱的古代
,
其危害就更为严重
。
据不完全统计
,
仅公元二世纪
,
东汉就发生水
灾 3 7次
,
早灾 2 7
次
,
蝗灾2 1次
,
雹灾1 7次
,
疫灾
7
次
,
地震4 4次
,
霜雪
1
次
,
共计
扮1次
。
每次严重灾害之后
,
照例都是
“人相
食峡
”
、
“
白骨委积
”
,
带 来了人口的 大
量 死亡
。
战争直接毁灭人口
,
对人命的祈丧较之自然灾害尤烈
。
公元1 8
4年
,
黄 巾起义爆发
,
皇甫省
、
朱俊出兵镇压
,
一次就屠杀义军十余万
。
后与张梁战于广宗
,
“斩梁,
获首三万
级
,
赴河死者五万许人 篙复与巨鹿太守冯翔郭典攻角弟宝于 下曲阳
,
又斩之
,
首获十余
万人
,
筑京观于城南
”
。
及至董卓之乱
,
州郡混战
,
人人走死逃亡
,
生灵惨遭涂炭
,
区
域之 内
,
“积尸盈路”
,
“二百里
内无复孑遗
”
。
天灾和人祸
,
就是这样交相煎迫
,
吞 噬人口
。
献帝建安年间
,
“天
下户口减耗
,
十裁
一在”
。
明帝太和中杜恕上疏称
:
“今大魏奄有十州 之地,
而承丧乱之弊
,
计其户口
,
不如往昔一 州之民
。
”
《后汉书
·
郡国志注》亦云
:“昔汉永和五
年
,
南阳户五十余
万
,
汝南户四十 余 万
,
方 之于今
,
三帝鼎 足
,
不逾二郡
,
加有食禄复除之民
,
凶年饥疾之
难
,
见可供役
,
裁若一郡
。
以一郡 之人
,
供三帝之用
,
斯亦勤矣
”
。
汉魏之 际人口捉襟见
肘由此窥见一斑
。
人口的增长会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
在以农业 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
,
由于 生产力
水平的低下
,
经济基础的薄弱
,
人口对于社会生产的制约
,
尤为巨大
。
因此
,
掠夺和增殖
人口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
东 汉末年的军 阀混战
,
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
尤其是作为两汉政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的关中和关东地区
,
遭受的破坏最是惨烈
。
洛阳于初平元年遭董卓之乱
,
人民逮
遭浩劫
,
洛阳付之一炬
。
“关
东诸州郡群兵起
,
众数十万
,
皆集荣阳及河内
,
诸将不能棍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