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纵兵钞掠
,
人民死者且半
”
,
三年之后
,
献帝于颠沛流离之中
,
播越还宫
,
所见情
形是
“宫室烧尽,
街陌荒芜
,
百官披荆棘
,
依丘墙间饥穷稍盛
,
尚书郎以下
,
自出樵
采
,
或饥死墙壁间
”
。
长安于兴平二年遭李催
、
郭把之劫掠
,
“老小杀之悉
尽
,
死者狼
籍
”
,
“
(三辅)
人民饥困
,
二年间相咬食略尽
”
,
“长安城空四十余
日
,
强者四散
,
赢者相食
,
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
。
其他如袁术在淮南
,“
士卒冻馁
,
江淮间空尽
,
人民相食, ,
@
,
刘备在广陵
,
“饥饿困椒,
吏士大小自相吠食
”
,
已成为极其普遍的现
象
。
经此兵资浩劫之后
,
一度曾是两汉政治
、
经济重心的长安
、
洛阳
,
早己变成为
“名都
空而不居
,
百里掠而 无民”
的废墟
。
当时的曹操集团
,
虽然已经拥有了十州之地
,
但
“所恃内充府库,
外制四夷者
”
,
却
只有充
、
豫
、
司
、
冀四州而已@
。
长安
、
洛阳
,
两汉帝都所在
,
本有足够的政治
、
经济力
量
,
但在浩劫之 后
,
人口常有凋零
,
经济顿子萎缩
,
暂时丧失了支配全国的实力
,
而邺
、
谁
、
许三都
,
刚刚崛起
,
显然还没有取得取代洛阳
、
长安成为领导全国政治
、
经济
、
文化
中心的实力
,
因此
,
曹操必须尽快地进行一番有计划 的安集
,
加快步伐
,
重新恢复或者创
制一个足以领导全国的重心 区域
。
为了实现
“宜实郊遂之
内
,
以制四方
”
的战略目的
,
曹操采取了大量移民的(移入)的政策
,
加速人口集中
,
使五都所在的中原地区人口密度在短
期之内得到增长
,
从而保证王都所在地区必需的劳动力
。
这样
,
曹操移民也就首先具有了
拱卫都城
,
恢复和发展已被破坏殆尽的中原经济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
。
关陇
、
汉中地区
,
形势显要
,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东汉末年
,
群雄鼎峙
,
关
陇
、
汉中更以
“户
出十万
,
财富土 沃
”
的经济
、
军事优势决定着秦陇
、
巴蜀的安危
。
汉魏之际的西部地区
,
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
东汉自安 帝 永初年间起
,
羌 汉 之
间
,
部族相恶
,
长达半个多世纪
。
在这种兵连祸接
,
长期动荡的战争环境 下
,
“西
州 边
郡
,
土地瘩确
,
鞍马为居
,
射猎为业
,
男寡耕稼之地
,
女 乏机杆之饶
,
悬民锋镐
,
闻急长
驱
,
去 不图返
”
0
,
“人民矜懊伎,
好气
,
任侠为奸俗怀急
,
仰机利而食
”
晒
,
逐渐形
成一种尚武轻农 的社会风气
。
这些
“好猾”
之民
,
只要觉得有利可 图
,
便会
“兵
家拥众
,
化为寇害
”
。
因此
,
怎样有效而又稳妥地解决西部地区
,
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
赤壁兵败以后
,
曹操清楚地意识到一时不能消灭孙权
、
刘备的事实
,
于是不得不把战
略重点转移到统一关陇
、
收复汉中方面
,
以便将来与孙刘作战时
,
无后顾之忧
。
但是
“汉
中则益州咽喉
,
存亡之机会
,
若无汉中
,
则无蜀矣
”
,
曹操如果进犯巴
、
汉
,
刘备必然全
力以争
。
而曹操 自已却因东有孙权之胁
,
稍若不慎
,
便会遭受孙
、
刘合击
,
届 时反使自已
处于被动应战局 面
。
’
曹操虽无力量统治汉中
、
三巴
,
但也不甘拱手 让给刘备
。
建安十六年
,
曹军在大破马
超
,
占据关中之后
,
一方面继续派兵进攻汉中张鲁
,
一方面在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移民
(移出)
,
借此削弱关陇
、
汉中的实力
,
摧毁其赖以存在的割据基础
,
降低西部地区的军
事战略地位
。
历史正如曹操预料的那样发展
。
当曹操势力 由汉中伸向三巴直接威胁到蜀汉时
,
刘备
立即派黄权出兵
,
争夺汉中
。
建安二十四年
,
夏侯渊被杀
,
曹操被迫拨出汉中驻军
,
退回
长安
。
汉中的得而复失
,
对曹操来说
,
果然是军事上的一种重大损失
,
但曹操却心甘情愿
地予以放弃
,
也不 愿把自己的主力拖进
“鸡肋”
之地
,
原因十分简单
,
经过曹操大规模的
移民之 后
,
汉中
、
关中实力明显削弱
,
军事要冲已失去 了原来的作用
。
丢失 汉 中
,
虽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