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正视危机,奋力突破——第五届全国《三国演义》研讨会侧记
(0 次评价)5430 人阅读0 次下载
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传统文化巾右 们圈粕)的一 种偏激情绪所致 。 例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具有 严重的缺陷 , 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 造 成了整 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健全 , 从而影响了整 个民族的振兴 等等 。 所以对于传统文化重要组 成部分的古典文学也就同样她表现出一种偏激的情 绪 。 据某些大学中文系里调查的结果表明 , 没有读 过或没有认真读完《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 记》和《红楼梦》的学生 , 绝对不在少数 。 这一状况 既令人感到惊讶 , 同时也不能不 引起我们充分的重 视 。 持这种观点的一些同志还认为 , 说古典文学研 究存在着危机是不对的 , 因为古典文学是一门科学 , 科学本身是无危机可言的 。 相反的意见则认为 , 科学 同样也会 出现危机 , 例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同样是一门体系非常严密的科 学 , 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经提出 , 牛顿力学立 刻就陷入危机状态 , 这也是人所共 知的事实 。 所以 关键不在于是否 出现了危机 , 而在于我们是否敢于 正视危机 , 只有承认危机 , 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危机 的方法 。 仍以《三国演义》研究为例 , 近年来 广 大的 研 究工作者也并非没有察觉到整个研究工 作 确实存 在着无法深入的客观事实 , 于是便另辟蹊径 , 试图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就是本届讨论会上的中心 题目 : 应用研究 。 去探讨《三国演义》与现代管理 、 人才学及智谋决策的关系 , 试 图从中找出一些与现 实有联系并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容来 。 这种主观意 图也许无可厚非 , 然而这种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却不能不说是脱离作品艺术本质 , 实际上已经超出 了文学审美研究的范畴了 。 这一事实本身即可证 明 古典文学研究确实存在着危机 。 二 、 突破的方向在哪里? 古典文学研究必须求得一个新的较大的突破 , 这是会上相当一部分同志 的共同认识和愿望 。 那么 到底如何具体地进行突破呢? 一种意见认为 , 要求得实质性的突破 , 首先要 打破该领域中的两个模式 : 一是考据 、 考证的研究 模式 , 二是社会学的研究模式 。 前者是由汉儒们首 先开创建立起来 , 经由唐宋元明代代 学者继承发扬 而至乾嘉大师们达到顶点的传统治学方式 。 从汉 儒起 , 中国的学术就一直是以 “征圣”“明道”的政治 伦理教化为要务 , 在解释 、 注释和诊释儒家经典的 框架之中进行的 , 虽然有援佛入孺 、 拔道入儒 , 其 “援”的目的也仍是为 了 “入”。“天 不变道亦不变”, 可以说直至五四之前 , 中国的学术一直没有从 “注 六经 ”的死胡 同里走出 来过 。 从古典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讲 , 应该承认这种方 法至今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有用的 , 因为它是构成 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和起步 。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 必须看到 。 这种方法毕竟不能构成文学 研究的主 体 , 如果我 们仅仅在这一模式(或如库恩所说的 “ 典 范 ”) 笼罩之下来从事解决难题的常态工作 , 事实上 就不能去发现 、 创造 , 更逞论去构造的体系了! 后者则是如刘再复所说的 , 从三十年 代 开始 (在古典文学领域也许是从五十年代开始)所形成的 一种 “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大体上是庸 俗 的 阶级斗争论和直观反映论的线式思维惯性 。 观察事 物的参照系统主要是政治背景 。” (《文学的 反思》 , 第5页)解放以后 , 我们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 提 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 , 这不仅是完全正确 的 , 而且取得了十必巨大的成就 。 但是对于一种科 学方法的运用 , 我们事实上不可能一毗而就 , 加之 较长时间内极左思潮的强行干扰 , 使得 我们本来就 不甚高明的 马克思主义水平更加走样变形 。 在古典 文学研究中 , 除了贴贴阶级标签 , 奢谈人民性之 外 , 我们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是在作区别 “精 华”和 “糟粕”的工作。“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成为我 们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的一个先行性前提 , 而且一般 地说来我们又是把 “批判”作为“继承”的 前提的 。 本 来从理论上讲 , “批判地继承”这一命题并没有错, 然而这一命题只是一种宏观上的指导思想 , 并非是 一种方法论 。 如果当作方法论使用 , 就很容易出现 对古代作家和作品进行机械的荃刘和剥离现象 。 同时 , 古典文学作品一经产生 出来 , 它也并非 仅仅只是反映某一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 在其 中还同时储存和积淀了大量的文化一心理信息 , 这 也许是更加需要我们去破译和研究的 。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 “三顾茅庐”的故事, 我们 历来的分析解释无非是刘备求贤若渴 , 重视人才 , 封建军阀重视知识分子 , 拉拢他们为其卖命效力 , 或者是知识分子自鸣清高 , 抬高身 价等等之 类 。 但是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加以观照 , 就可 以清楚地看到 :“三顾茅庐”更主要 地是表现了封建 17 4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4-3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2 , Processed in 0.5225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