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曹操官渡之战兵力考
(0 次评价)4881 人阅读0 次下载
十万 , “ 一分 ” 指曹操的万人左右兵力 潘民中的说法是否正确笔者认为 , 潘 民中斌予的这三条史料的价值是不存在的厂 它是后来附加上的含义 , 而不是原来的含 义下面进行辨析 。 先看第一条史料 第一条史料的关键 , 是 “ 时公 兵不满 万 , 伤者十二三 ” “ 时公兵不满万 , 伤者 十二三 ”, 是建安五年八月曹操官渡之战兵 力 , 还是建安五年八月曹操官渡地区兵力 笔者认为 , 是建安五年八月曹操官渡地区兵 力 理由是一 由前后文意决定 。 《三 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 》于 “建安 四年八月 ” 下记载道 “ 八月 , 公进军黎阳 , 使减霸等 入青州破齐 、 北海 、 东安 , 留于禁屯河上 九月 , 公还许 , 分兵守官渡 ” 说 明曹方 “ 分兵 ” 守于官渡的只是曹操官渡之战兵力 中的一部分 。 二 由史料本身的时间限制 和地区规定 。 第一条史料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和地区规定 , “ 建安五年八月 ” 、“ 时 ” 是 史料的时间限制 , 它表明 “ 时公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三 ” 在时间上只适用于建安五年八 月 “ 公还军官渡 ”, 是史料的地区规定 , 它表明 “ 时公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 三 ” 在地 区上只适用于官渡地区 。 为什么要对史料进行这样严格的时间限 制和地区规定呢原因很简单 。 因为 , 地点 不同 , 时间不同 , 史料的价值和意 义 也 会不 同 。 以曹操官渡地区兵力为例 , 建安 五年八月 , 曹操宫渡地区兵力是 “ 兵不满 万 , 伤者十二三 ” , 但在建安五年八月 前 , 却只是 “ 兵不满万 ” , 而部妻安五年 八月后 , 特别到了官渡决战期间 , 由于曹 仁 、 曹洪等部的增援 , 曹操官渡地区兵力显 然有相当数量的增长 , 估计在四 、 五万左 右 。 说明曹操官渡地区兵力 , 是随着时间变 量的变动而变化的 。 同样 , 以地区为变量 , 时间为常量 , 曹操兵力也会产生变化 。 建安 五年八月 , 曹操官渡地区有兵 力 , 官渡以 外的地区 如白马 、 延津 、 乌巢等地 也有 兵力 中产 可见 , 史料的时间限制和地区规 定绝对不 潘民中的错误 , 就在于忽视了史料的时 间限制和地区规定 , 混淆了曹操官渡之战兵 力与曹操官渡地区兵力之间的区别 , 把 ‘ 时 公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三 ”这个只 有在建安五 年八月这一特定时间 , 曹操官渡地区这一特 定地点才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曹操官渡地区兵 力的材料张冠李戴地说成是曹操官渡之战兵 力的材料 。 虽是一词之差 , 意义却大不一样 ”曹 操官渡之战兵力与曹操官渡地区兵 力 , 是两个不同数量的兵力概念 。 曹操官渡 之战兵力 通常所说的官渡之战曹方兵力或 曹方官渡之战兵力 , 当然是指曹操官 渡之战 兵力 , 而不是曹操官渡地区兵力 , 也不是官 渡之战时曹操拥有的总兵力 , 顾名思义 , 是 指曹操投入宣 碑书晚典馋的全邻乓 友 , 是曹 操为实现官 渡之战的战略目标 , 按照统一的 作战计划 , 在官渡之战战役规定的方向和时 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自然也包括官渡地 区的战斗 的兵力总和而曹操官渡地区兵 力 , 是指曹操疫 又管菠 之战局部战场 一 官 渡地区战场的兵力 , 是系在曹操官渡之战兵 力这根总链条下一个不可分割的 具休链环而 已 。 二者不可等同视之 , 由上所述 , 我们可以断言 ,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所载 “ 时公兵不满万 , 伤者 十二三 ”, 实是指也只能是指建安五年 八月曹操在官渡地区的兵力 , 而不是曹操官 渡之战兵力 , 用何掉的话来说 , 它不过是曹 操 “ 自将之亲兵 ” 《三国志集解》卷一 《武帝纪 》 辨明了第一条史料的本来含义 , 再来看 第二 、 第三两条史料 第二条史料是第一条史料的延续和补 充 , 是第一条史料不可分割的部分 , 与第一 条史料有着同样的时间限制和地区规定 ‘ “时” , 是史料的时间限制 “ 绍悉众聚官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4-28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5 , Processed in 0.4251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