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吴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0 次评价)5637 人阅读0 次下载
史学 月 刊 一九九一年 第 一 期 吴 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 立的 形成 朱绍侯 诸葛亮在《隆中对 》 (一称《草庐对》) 中 , 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建国方略 。 其要点是 : “跨有荆 、 益 , 保其岩阻 , 西和西戎 , 南抚 夷越 , 外结好孙权 , 内修政理 , 天 下有变 , 则命一 上将 , 将荆州 之军以向宛 、 洛 , 将军 (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百姓孰 敢不革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 则霸 业可成 , 汉 室可兴矣 ” 。 以上为刘备提出 的建国方略 , 显示了杰 出的政治家 、 军事家 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 而以后的刘备及其建立 的蜀汉政权 , 基本 上是按照诸葛亮所提示的 建国方略 , 逐步发展起来的 , 并实 现了三分鼎 立的政治局 面 。 不过 , 在 《隆中对》中 , 诸 葛亮对于 “跨有荆 、 益 ” 与 “ 外结好孙权 ” 的这一对不 可调合的矛盾 , 估计不足 , 以致 因荆州之争 , 而引起昊蜀的不和 , 甚至 几次 引起吴蜀之 间的战争 , 事实说明 , 蜀汉要占 有荆州 , 就不可能与东吴结成巩 固的联盟 , 要保持吴蜀联盟 , 蜀国就不得不退出荆州 。 诸葛亮对于这样的严酷事实 , 是在以后的事 态发展中 , 逐步认识到的 , 最后不得不放弃 荆州 , 而保持与吴国的联盟 , 以维持三国鼎 立的局面 。 蜀国放弃荆州 , 也就等于放弃两 路出兵的战略 , 这也就使诸葛亮复兴汉室 , 消灭曹魏政权 , 统一全国的抱负难以实现 。 王夫之在 《 读通鉴论 》卷五中曾说: “当先主飘 零屡挫 , 论足无 地之日 , 据益州 以资可 也 , 从此而画宛洛 、 秦川两策 , 不可 也 。 陈寿曰 : 将略非其所长 , 岂尽诬乎! ” 王夫之的上述评论 , 有对的一 面 , 也有可商 榷之处 。 从蜀汉只能占有益州 , 不可能占有 荆州的历史事实讲 , 是正确的 , 但由此而否 定宛洛 、 秦川之两策 , 并以此证 明 “ 将略非 其 ( 诸葛亮)所长 ” , 则是值得商榷的 。 因 为我们说蜀国只能 占有益州 , 不能占有荆州 , 是从以后历史发展的事实中得出的结论 , 而 从当时的情况分析 , 诸葛亮让刘备占有荆州 , 是有可能实现的 , 也是切实可行的 。 在当时 有可能占有荆州的情况下 , 诸葛亮不为刘备 策划占有荆州 , 那倒是最大的错误 。 况且刘 备不先 占有荆州 , 也就不可能占有益 州 , 既 然能占有荆 、 益 , 而策划两路出兵的战略 , 那也是理所必然 。 因此 , 由于蜀汉政权最后 退出荆州 , 而否定诸葛亮两路出兵之策 , 那 是苛责古人 , 是不公平的 。 诸葛亮在为刘备提出建国方略之前 , 对 当时的形势有个透彻的分析 , 他说 : 自董卓已来 , 豪杰 并起 , 跨州连郡者不可 胜数 。 曹操比于袁绍 , 则名微而众寡 , 然操 遂 能克绍 , 以弱为强者 , 非惟天时 , 抑亦人谋 也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此诚不 可与争锋 ; 孙权据有江东 , 已历三世 , 国险 而 民附 . 贤能为之用 , 此可以为援 , 而不 可图也 。 荆州北据汉污 , 利尽南海 , 东连吴会 , 西通巴 蜀 , 此用武之国 , 而其主不能守 ,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 .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 , 沃野千里 , 天府之土 , 高祖因之 , 以成帝业 , 刘璋篙 弱 , 张鲁在北 , 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 . 智能之 士 , 思得明君 。 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如此透彻 、 准确 , 真是难能可贵 。 他既看到了曹操以弱胜 强是 《三国志》卷3 5《诸葛亮传》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4-28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1 , Processed in 0.4178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