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西 师 院 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1 9 9 1 年 第 l 期
曹 操 与 建 安 文 学 新 探
刘树清
建安文 学是 我国古 代文 学发 展史止最光 辉的篇章 之一
。
其所 以 光辉
,
不仅 因为这个 时期
“ 俊才云蒸
”
,
作家 辈 出
,
而且继 承 了古诗
“婉转附物
,
惆怅切 情
” 的精 神
,
发扬 了 汉乐府
民歌
“感于哀乐
, 缘事 而发
” 的 优 良传统
,
把文人 五言 诗的创 作推 上 了波澜壮 阔 的高潮
,
打破
了 西汉以来
“辞斌 竟 爽
,
吟 咏靡 闻
” 的一花独放 局面
,
开 创 了
“ 以 情 纬文
,
以 文 被 质
”
,
“慷慨 任气
,
磊落使才
” 的 一代诗风
。
这 种新 气象 的出现
,
前人 大多 归功于
“ 三 曹
”
,
特别
是曹操 的哺 育
。 尤 其是 有 明一代
,
随着前 后七 子复古 理论 的盛行
,
“轻 文质 而重气 格
” 的 审
美新变 的认 同
,
出现 了
“ 推 曹公而 劣子桓 兄弟
” 的倾 向
。 曹 操的 文学声誉 也 由
“ 笃好 斯文
”
的 文学爱好者 和乐 府诗歌 的擅 长者变 成 了 笼覃一 代文 学的盖世诗 人
。 解放 后 出版 的 有 关 论
著
,
对曹操 的文 学地位 的评价
,
接 受并发 展 了前人 的逸美 之论
,
认为 曹操不 仅是 建安 文 学新
局 面的开 创者 和当 时的文 坛领 袖
,
而且 是建安作 家 的哺 育者 与保护 人
。
笔者 对上述 观点作 了
一些 粗略考察
,
不避浅 陋把 它提出来
,
以 就 教于 专家 学者
。
曹操
“ 外定 武功
,
内兴文 学
”
,
这 是 上述观点 论者 使用的 重要论据 之一
。 这 个 论据见 于
曹操谋士荀 或 的一次进 言
。 原文 是这样 的
:
曹操在 宫渡大 败北方 袁绍
,
消 灭 了袁军 主力
,
获得 了垂相 之尊
。 建安 十三 年八 月 亲 自南
征刘表
,
会刘表 卒
,
刘壕 投降
,
准备乘 胜一举 歼灭孙 权
、 刘备
,
把胜利推 向全 国
。
“是 时征
役草创
,
制度多所兴 复
”
。 为 了巩 固成 果
,
迎接 全 国胜利
,
荀 或认 为
,
手抓教 化
,
在兴 建政治
、 经济 制度 的 同时
,
“ 隆礼 学
”
,
“敦教 化
”
,
祖曰
:
‘ 昔舜分 命 禹
、
樱
、
契
、
皋陶以 撰 庶绩
,
教化征 伐
,
并 时而用
。
殷
,
犹 举 民能善 教训者
,
叔孙 通 习礼 仪于 戎旅 之闻
,
世 祖有 投戈讲 艺
、
无终食 之闲违仁
。
今公外定武 功
,
内兴文 学
,
使午戈知
睦
,
大道流行
,
治
此姬旦 宰周 之所 以 速 平也
。
既立 德立 功
,
而又兼立言
,
必 须一手 抓征 伐
,
一
于是
,
“或尝言于太
及高祖 之初
,
金 革方
息马论道 之事
,
君子
国难方 鲜
,
六 礼 俱
时
,
扬 名 于后世
,
岂不盛哉 ! 若须 武事 毕 而后制作
,
濡
,
考论六经
,
刊定传 记
,
存 古 今文 学
,
除 其烦 重
,
道 两济
。
’
”
( 《
三 国志
· 荀 或传》 注 引 《
或别 传》
诚 仲尼述 作 之意
多 显 制 度 于 当
以 稽 治化
,
于事 未敏
。
宜集 天 下大才通
以 一 圣真
,
并隆礼 学
,
渐 敦教 化
,
则王
)
十分清楚
,
这里 的
“外 定武 功
,
内兴 文 学
”
实 ,
这 里所 建议 内兴 的
“ 文学
”
,
作为语 言艺术 的艺术 创造
。 事 实 上
是荀 或的进 言请为而非 曹操行 动 的 既 成 事
是儒家 经学 和以 儒家经 典为 主要 内容的 政 治教 化
,
而不 是
,
荀 或这次进 言
,
也不是 完全 出于个入 的主观 意志 而 冒然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