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孔明躬耕处释疑答问
(0 次评价)3911 人阅读0 次下载
西 南 民族学院学 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一 九九一 年第二 期 孔 明 躬 耕 处 释 疑 答 问 陈 玉 屏 甲 : 孔明躬 耕于何 处 , 明清 以来一 直存在着十 分激 烈的襄 阳的南 阳之 辩 , 近 年 来持 南 阳 说者 频频撰文 力 申己见 , 其 论 颇 为雄 辩 。 不知这桩历史 公案是 否可 以就 此 了结 ? 乙 : 持 南 阳说者文 虽 雄辩 , 其 论 似可商榷 。 甲 : 主南 阳 说 者提 出的最 基本 的 证据就是 《 三 国志》 载 孔 明 《 出 师表》 说 : “ 臣本布 衣 , 躬 耕于南 阳 。 ” “躬 耕 于南 阳 ” 一 句 , 不会 是传 写 有误吧 ? ! 乙 : 目前没 有证 据表 明 《 三 国志》 的这 一 记 述传写 有误 。 甲 : 孔明 “躬 耕于南 阳 ” , 出 自正史 《 三 国志》 , 而 力 主孔明躬耕 于襄 阳隆中的 , 是 东 晋习 凿 齿的杂史 笔记 《 汉晋春秋》 , 难道 可 信程 度 以 后 者为 高 ? 乙 : 一般说 来 , 正史的可信程度 高于杂史 笔记 , 但对具 体的 历史 问题则 应 具体分析 , 这 是 治史 的基 本原则 。就某 一具 体历史 问题而 论 , 正史 之言未 必 可 信 , 杂史笔记 之言未必 不 可信 。 甲 : 主南 阳 说者 认为 , “躬耕 于南 阳 ” 是最 原始 、 最真 实 的证据 , 是 可信 的 。 而 按照 东 汉末 的语 言习 惯 , 这个 “ 南 阳 ” 系指南 阳郡 的郡 治宛 , 即今河 南南 阳市 , 这 种见 解对 不对 ? 乙 : 当时确 实可 以用 郡 名称呼 郡治 , “躬 耕 于宛 ” 可 以说 成 “ 躬 耕 于南 阳 ” 。 但郡名 与 郡 治不能 划等号 , 不 能说 “躬 耕于 南 阳 ” 就必定 是 “躬耕于宛 ” 。 甲 : 习 凿齿 《 汉晋春 秋》 说 “ 隆中属 南阳邓 县” , 而 《 晋 书地理 志》 、 《通蜜》 胡 注 及 《 秦 会要订 补》 中都 有舆 地史 料证 明 , 汉水 ( 即污水 ) 为南郡 和南 阳郡 的交界 , 隆中在汉水 以南 , 在 南郡境内 , 对 此 当作何解释 ? 乙 : 这 几条史 料都 是 划分大 的地 域 范围 的笼 统说法 , 持 南 阳说者 虽然 引 用了这 几 条 史 料 , 却 也承认这 种 以 汉水 为郡界的分 法 “ 并不绝 对 ” , 因而 无 法拿 出充分 的依据去 否定 习 凿 齿 的 “ 隆中属 南 阳邓县 ” 说 。 甲 : 足下 之意 , 是 同意 习 氏的 “ 隆中属 南 阳邓县 ” 说 了 ? 乙 : 亦非 尽 然 , 毕竟 当时的舆 地资料 提到 一个汉 水 为郡界 的 问题 。 隆中这 个地 〔是否 也 是 以 汉水 为界 , 轻 易肯定 和轻 易否 定 都不妥 当 。 不过 , 习 氏之说所 据为 何虽 无案可 稽 , 但考 诸史 籍 , 似未 发现 当时 已存 在激烈 的襄 阳南 阳之 辩 。 魏 晋时人 重地望 , 辨 识祖 籍十 分认真 , 对 侨寓之 地并不 十分看重 。 习 凿齿大 可不必 为争 孔明 侨寓之所 , 去 费尽 心 机杜 撰 一个 “ 隆中 属南 阳邓 县 ” 的说法 。 甲 : 明万 历时的 《 襄 阳府 志》 说 “ 汉置 襄 阳县 , 隶南 郡 , 然 万 山 以东 、 汉水 以南 为 南 郡 , 而 万 山 以西 、 汉水之 北为南 阳邓 县所 辖 。 ” 这条 资料能否 作为 习 氏之说 的后 证 ? 乙 ; 对此说 也应 当待审慎 态度 , 不排除其 有附会 习氏之 说的可 能性 。 但 持南 阳 说 者 以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3-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1 , Processed in 0.47394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