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羽扇纶巾
(0 次评价)3213 人阅读0 次下载
羽扇纶巾 孙机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服饰 , 给 人印象最深 刻的就是 “羽 扇纶(音关)巾 ”, 一 些明清人绘制的诸葛亮画像 中也常突出这一 特点 (图一) 。 因此 , 这种纶巾并曾被命名 为 “ 诸葛巾 ” 。 到 了京剧中 , 诸葛亮在羽 扇纶 巾之 外 , 又添上一身八卦袍 , 打扮得犹 似一个作 法的老 道 ; 更由于他手持羽扇 , 所 以 “ 摇羽毛扇的 ” 也就逐渐变成某一类谋士 的代名 词了 。 “ 名士 ” 兼 “ 宗臣 ” 的诸葛亮为什么被 装扮成这种形象呢?寻其渊 源大约可 以追溯 到晋代裴启的《语林》 。 此书今已不传 , 有 关本题的这一节在光绪孔 氏刊本( ( 4匕堂 书 钞》卷一一八 , 《图书集成 · 考工典》卷二 二 一 、 余嘉锡《殷芸小说辑证》卷六等处所 引并谓 “ 武侯乘素舆 , 葛巾 、 白羽扇 ”。 然 而 查对若干唐 、 宋类书的早期刊 本 , 所 引文句则 有所不同 。 宋刊《艺文类聚》 (中华书局1 959 年影印本)卷六七引 《语林》是这样说的 : “诸 葛武侯与宣皇在渭滨将战 , 宣皇 戎服在事 , 使人视武侯 — 乘素舆 , 葛 巾 、 毛扇 , 指魔三军 , 皆随其进止 。 宣 皇闻而叹日 :‘可谓名士矣 ! ’” 在这 里 , 诸葛亮摇的不是白羽扇 , 而是 “毛 扇 ” 。 宋刊 《白氏 六帖事类集》(1 933年吴 兴张氏影印本)卷四 “ 葛巾 ” 条 、 宋刊《太 乎御览》 (中华书 局196 0年影印本) 卷六八 七引《蜀书》 , 文句大致相同 , 也作 “葛 巾 、 毛扇 ” , 可见当以毛扇为正 。 毛扇不是扇 , 而是座尾的别名 。 因为座 尾外形与扇相似 , 所以又叫 “ 座尾扇 ” , 见 《南史 · 张融传》 。 又因为座尾戮舞披毛 , 所以也简称为毛扇 。 《世说新语 · 言语篇》 说 : “ 庚稗恭为荆州 , 以 毛扇上武帝 。 ” 这 种毛扇也就是 《宋书 · 明恭王皇后传》中所 说的 “玉柄 毛扇 ”; 而 所 谓玉柄毛扇 , 在 《陈书 · 张凯传》和 《张 讥传》 、 《世说 . 容止篇》等处均直接叫 “玉柄座尾” , 可见 毛扇就是座尾 。 自汉末至南北朝时期 , 座尾是 文士清谈 时所执之物 , 用 大鹿的尾毛装柄制成 。 它的 制作的起因 , 据宋代道诚《释氏要览》卷中引 《名苑》说 : “ 鹿之大者日座 , 群鹿 随之 , 皆看座所往 , 随座尾 所转为谁 ; 故 古之谈者 挥焉 。 ” 当使用座尾的时代 , 它在社会上层 人物中很受重视 , 甚 至被誉为 “君子 运之 , 探玄理微 。 因通 无远 , 废兴可 师 ” 。 “ 既 落天 花 , 亦通神语 。 用动舍默 , 出处随时 。 扬斯雅论 , 释此繁疑 。 拂 静尘 暑 , 引饰妙 词 。 谁云质贱?左右宜之 ” 。 因而高官名 流常常持不释手 , 以至 于王导还有过 用座尾 赶牛车的逸闻 。 习俗所及 , 有些附庸风雅 的武将也喜欢摆弄座尾 。 《世说新语 · 识鉴 篇》刘孝标注中就提到庚亮用座尾掩口笑语 的事 , 《晋阳秋》中还说王浚曾把座尾赠给 石勒 。 从考古材料中看 , 朝鲜安岳 发现的 永和 十三年 “使持节, 都督诸军 事 , ·“ 乐 浪 ”一玄冤 、 带方太 守 ” 冬寿墓 壁画中之冬 寿像 (图二) 与云南昭通 发现的 太 元年 间 “晋 故使节, 都督江南交 、 宁二 州诸 军事 , 第 3 期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1-0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8:15 , Processed in 0.7478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