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1 997年第2期
(总第42期)
三国人 物服饰
研
究
于涛
“
上古穴居而 野处
,
衣毛而 冒皮
,
未有制度
.
后世 圣人易之以丝麻
,
观翠翟之文
,
荣华之色
,
乃染 帛以效之
,
一
始作五采
,
成以为服
。
见鸟兽有冠角冉页胡之制
,
遂作冠冕缨
羹
,
以为首饰
”
,
此系中国服饰发生说
。
它所涵盖的是初始服饰的 自然素 质
,
正如
《
礼记
·
儒行
》
中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所指示地那样
:
普哀公 问 于孔子
曰
:“
夫子之服
,
其濡 服与?
”
孔子甘曰
:“
丘少居普
,
衣缝掖之衣
;
长居宋
,
冠章甫之冠
.
丘闻之 也
,
君子之学也博
,
其服也乡
,
丘不知 儒服
.
”
服饰是不应有章法上的限制的
.
但
,
秦汉一统国家所提供的相对稳定持续的政治空
间
,
为规范社会行为而得以强化的
“礼”
的原则获得了
“
法
”
的地位
,
这就使得服饰做
为个体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必须被纳入礼所认可的范围之内
,
秦汉服饰在整体上附着了
社会性的色彩
,
形制上的创新并不显著
。
继起的三 国
,
做为中国文化上
“
第二诸子时代
”
的开端
,
其所包容的服饰又将呈现
一种怎样的面貌呢
?
三国服饰按其组成可分为
:
冠
、
衣
、
裳
、
袜
、
履
、
饰品等六部分
.
现依 次介绍如
下.
(一y冠
.
《释名
·
释首饰
》称
:
冠
,
贯也
.
所以贯韬 发也
。
冠的功能就在于此
。
又因其位置特殊
,
高高在上
,
极易表现人的地位尊卑
:
玄冠朱组缨
,
天子之冠也
.
绍布冠绩幼
,
诸侯之冠也
.
玄冠丹组缨
,
诸侯
之齐冠也
。
玄冠茶组缨
,
士之 齐冠也
.
搞冠玄式
,
子娃之冠也
.
垂绣五寸
,
惰
游之冠也
.
玄冠搞武
,
不齿之服也
.
而在兰国时
,
冠的名目并不丰富
,
《
三国志
》
中可供查考的冠只有两顶
:
一顶为曹
操所拥有
,
称作
“远游冠”
,
《
后汉书
·
舆服志
》
说
:“远游
冠
,
制如通天
,
有展筒横
之于前
,
无山述
,
诸王 所服书犷
.
同书
:“
通天 冠
,
高九寸
,
正 竖
,
顶少邪却
,
乃 直 下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