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统一
、
前进的法家路线
烟台师专<
诸 葛亮文选注》小组
诸葛亮
(公 元一 八一 一一二 三四)
,
是三国时期 地主阶级杰出的政 治家
、
军事家
,
也 是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法家代表人物之 一
。
诸葛亮 登上政治舞台的时间
,
比曹操
、
刘备稍晚
。
刘备为谋求统一
,
奔走二十余年
,
由
于没有正确路线指导
,
屡遭 失败
。
公元二 O 七年
,
刘备
“三顾
茅庐
”
,
向诸篇亮 请教统 一全国的
大计
。
诸葛亮对 当 时的政治形势作了精 辟 的分析
,
为刘备提出了基 本 的政治方 针
:
外联孙
权
,
内修政理
,
跨有荆
、
益
,
建立牢 固的政权基础
,
待 机
“兴复
汉室
”
,
统一 全国
。
这条政
治路 线
,
不 仅提 出了 明确的奋斗目标和 斗争策略
,
并且也决 定 了此后 蜀汉的斗 争矛头首先是
指向荆
、
益豪强割据势力和西 蜀守旧势力
。
“在分析任 何
一个社会问题时
,
马克思主 义 理论
的绝对要求
,
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 的历史范围之内
;
此外
,
如 果谈 到某一 国家
,
那 就
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 这个国家 不同于其他 各国的具体特 点
。
”
(《 列宁选集》 第二 卷五
一二页)分析评价诸葛亮
,
我们也应 当遵循列宁这个指示
。
(一)
外联孙吴是诸葛亮 很据斗争形势和曹操
、
刘备
、
孙 权三方力量的 对比而提 出来的对外政
策
。
当时 曹操拥有百万之众
,
“挟天子 而令诸 侯”
,
基本上削平了北方 割据势 力
;
孙 权据有
江东
,
“已历三 世,
国险民附
”
;
而刘备 寄 寓荆州
,
依人篱 下
,
手下只有几千兵
。
联吴 不 联
吴
,
这 是关系到刘备集团存亡以及诸葛亮 在隆中提出来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的大问题
。
诸葛
亮一 出 山就面临着曹操大军南下 的紧迫局势
,
刘孙联盟 更显得是一个突出的 问题
。
赤 壁 之 战
的胜利以及三分局面的形成
,
表明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 和他 的 策略思 想是正确的
。
诸葛亮联吴策略的贯彻
,
并不是 一帆风顺的
。
阴挠和破坏 吴 蜀联盟 的
,
不仅有曹魏和有时
出于政治需 要的孙权
,
而 且也 来自刘备集团内部
。
入蜀以后
,
因为军事上的 某些 胜利
,
刘备集
团内部滋长起一 种 轻视孙 吴联盟的思想
,
他们以为自己站住了脚
,
联 吴策略可以不顾 了
。
关
羽丢 失荆州
,
刘 备 唬亭 之败
,
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
诸葛亮对刘备的错误行动不是没有阻 止
过
。
刘备临死
,
对自己的错误 也有所悔悟
,
曾经 派人要与东吴重结盟好
。
荆州失陷
,
狱亭
惨败
,
使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统一方针受 到重大挫折
,
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
,
而是采取措施 恢
复和加强了一度中断 的吴蜀联盟
,
解救了蜀政权的危急局 面
,
并从中吸 取经 验教训
,
坚持了
联吴 的正确策略
。
公元二 二九 年
,
孙权称 帝
,
蜀国一 些大臣
,
从封建正统思想出发
,
认为这是
3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