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学报
1
9
51
年第
4
期
论
《三
国演义
》的
思想内
容
刘维俊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达七十四万字的
宏篇巨制
,
是一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充满着
生命光辉的伟大的史诗
。
千百年来
,
父老子
孙
、
递相传述
,
造成了不可计及的社会影
响
。
早在北宋时
,
《东坡集》中便说
:
“涂
巷小儿薄劣
,
为家所厌苦
,
辄与数钱
,
令聚
听说古话
。至
说三国事
,
闻玄德败
,
则呱夔
,
有涕者
,
闻曹操败
,
则喜唱快
,
以是知 君子
小人之泽
,
百世不斩
”
。
①
清黄摩西之 《小
说小话》论述得更为详尽
,
他说
:
“
小说感
应社会之效果
,
殆英过于 《三国演义》一书
矣
。
异性 联 昆 弟之好
,
辄曰桃园
;
帷握侈
运用之才
,
动言诸葛
。
若魏武之名
,
则几
与穷奇
,
祷机
、
梁
、
封
、
幽
、
厉因为恶德之
代表
,
社会月旦
,
凡人之奸邪诈伪阴谋凶残
者
,
辄目之为曹操
。·”
小说之力
,
有什佰
千万于春秋之所谓华 衷斧 钱 者
,
岂 不 异
哉
”
。
②从上面这些记载中
,
充分阐明了三
国故事在民间所起的 巨大的思想教育作用
,
它是比那些统治阶级所一贯推崇的经
、
史
子
、
集来得更加深刻和更加有力的
。
《三国演义》并非一时一人所创作
,
它
经历了民间流传阶段和说话人
,
民间艺人的
演唱阶段
,
许多不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对它
都有过删改和创造的贡献
。
这样
,
才使三国
故事逐渐生动
,
丰富
,
并且色彩鲜明起来
。
但一直到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才
“编 次沙
成
书
。
据《百川书志 》记载
,
罗贯中所编的
( (三国演义 》是
:
“
据正史
、
探小说
;
证文
辞
,
通好尚
,
非俗非虚
,
易观易入
,
非史氏
苍古之文
,
去替传诙谐之气
,
陈叙百年
,
该
(概也)括万事
”
。
⑥这段话说
明两个意
思
,
一是编写
“三
国演义
”
的方法
—
这是
一种现实主 义的创作方法
,
一 是《三 国演
义 》编次成书所依据的材料和罗贯中对完成
该书的卓越功绩
,
由此看来
,
现在
,
我们把
《三国演义》的作者归结到罗贯中身上是很
合适的
。
罗贯中的生平事迹
,
多不可考
,
但他对
于世界认识的方法却从《三国演义》一书中或
多或少地流露出来
。
他在第一回开头便说
:
“
话说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周
未七国分争
,
并入于秦
。
及秦灭之后
,
楚
、
汉分争
,
又并人于汉
。
汉朝自高祖斩 白蛇而
起义
,
一统天下
”
。
这显然是一种循环论的
观点
。
这种观点在三十七回藉崔州平之口获
51 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