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一切
—
浅谈诸葛亮的法家思想
厉史系工农兵学员王炳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法家人物
。
在蜀执政期间
,
他怀着
“北定中原”
统一中国的宏
愿
,
积极实行法家路线
,
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东汉末年我国西南地区豪强地主统治的弊政
,
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
。
(
一
)
东汉末年
,
由于外戚和宦官交替实行豪强地主阶级专政
,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
经济剥削
,
出现了
“人
自相食
”
的惨景
。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
阶级斗争如火如茶
。
那里有
压迫
,
那里就有反抗
。
公元一八四年
,
“遐迩
摇荡
,
八洲并发
,
烟炎绛天
”
的黄巾农民大起
义
,
横扫了盘踞在各地 的地主豪弧贵族
,
致命地打击 了东汉王朝 的封建统治
,
为社会的前进
与变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这种农民的起义和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真
正动力
。
但这次起义
,
最 后在反动地主武装的镇压下失败了
。
各地豪强地主乘机拥兵 自立
,
割据
一方
,
互 相混战
,
争夺地盘
。
同时
,
一些中小地主集团也不断地发展
,
扩充势力
。
坚持分裂
倒退
,
还是坚持统一进步
,
成为这一历史时期两 条完全对立的路线
。
当时
,
曹操已统一了中
原和北方的广大地区
,
实力最强
。
孙权占据江东
,
经济力量也很雄厚
。
刘璋割据益州
。
韩遂
、
马超割据凉州
。
张鲁割据汉中
。
刘备虽有数千兵将
,
并 怀有
“立功
立事
”
的抱负
,
但由于他
十五岁就学于大儒卢植
,
受孔孟之道影响
,
曾想以
“仁义,
忠恕
”
之类的陈腐儒教成就大业
,
结果
,
经营了半辈子
,
奔波了二十多年
,
却落得
“求和 于 吕布”
,
“败
走归曹公
”
,
无立足
之地
。
以后请诸葛亮为军师
,
实行了法家路线
,
才打出了个新局 面
。
诸葛亮
,
生于公元一八一年
,
人称卧龙
,
徐州 琅邪阳都县 人
。
父母早死
,
自幼跟叔父诸
葛玄生活
。
叔父死后
,
他就
“隐居”
在南阳郡躬耕苦读
。
他
“学于
申商
,
自比管仲
”
,
反对
豪强地主 的穷奢极欲和军 阀割据
,
坚决主张中央集权和 国家统一
。
公元二O 七年十月
,
刘备
“三顾茅庐”
,
请他出来帮助统一夭下
。
他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给刘备提出了一条统
一中国的路线
,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
又日
《草庐对》
)
。
诸葛亮对刘备说
,
曹操之所
以能以弱胜强
,
打败袁绍
,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
不信天命
,
重人谋
,
可以效法
,
暂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