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荆州争夺战 看三国前期的外交斗
犷
尹韵公
三 国时代的政治斗争
、
军事斗争历来引人注
目
。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三国时代的外交斗争
。
实际上
,
它同政治斗争
、
军事斗争一样地 出色和
卓越
,
一样地波湖起伏而又维妙维肖
,
一样地绘
声绘色而又威武雄壮
。
三国时代不仅诞生了一批
大政治家
、
大军事家
,
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大外
交家
。
这些外交家们有魄力
,
富智慧
,
处事果断
,
讲求高超的外交斗争艺术
,
善于化被动为主动
,
遇死路求活路
,
扬己之长
,
克己之短
,
调 动有利
因素
,
利用矛盾去孤立敌人
,
打击敌人
,
捍卫自
己的利益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三 国时代的外交
斗争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枝奇葩异花
,
它继承和发
展了我国古代外交斗争艺术的特点
。
研究这段 时
期的外交斗争
,
不仅有助于 了解三 国的产 生
、
形
成和发展过程
,
而且还可以启迪后来者的我们
。
一
、
孙权的选择
一天
,
曹操正在兴致勃勃地写字
,
忽然有人
报告他
,
孙权把荆州三郡借给了刘备
,
曹操闻听
,
顿感丧魂落魄
,
不觉毛笔掉在地上
。
曹操何故至于此呢
荆州
“外带江汉,
内阻 山陵
,
有金城之固
,
沃野万里
,
士 民殷富
,
若据而有之
,
此帝王 之资
也
。
”
《三 国志
·
鲁肃传》刘表在时
,
孙权
与之发生多次战争
,
互有胜负
,
未见分晓
。
曹操
因遇疾疫
,
从赤壁撤退 还北
,
孙权才得以占领了
长江以南和南郡等荆州土地
。
这对孙权来说
,
既
是胜利
,
又是危机
。
因为孙权马上 面临着他一生
中最重大的选择要么同曹操直接对抗
,
这是他
难以办到的
。
当时曹操已占天下三分之二
,
有强
大的政治军事优势和经济实力
,
孙权不能以一方
之力同天下十方已据八方的曹氏抗衡
。
要么借荆
州给刘备
,
壮大其实力
,
减轻曹操给孙吴政权的
压力
,
从而更有效地保全自己
。
孙吴
、
出外交家鲁肃认定前者是下策
,
后者是
,
乙上
也
”
。
《三国志
·
鲁肃传》引《汉晋春秋》
鲁肃的这一番见 解是颇有道理的
。
第一
,
夺取淞
州
,
鼎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变
,
这是孙吴的基本
国策
。
让出荆州
,
表面上是从基本国策退后了
,
实际上是前进了
。
因为占领荆州是为着符合东吴
的最大利益
借出荆州也同样是为着符合东吴的
最大利益
。
第二
,
刘备雄心勃勃
,
人所共知
,
所
以刘备在袁绍
、
刘表处
,
都只是一位座上客而已
。
借荆州与刘氏
,
、岂不是
养虎在旁吗
虽亦如此
,
但刘备同曹操的矛盾之深大大超过了孙权的防对
之 心
,
曹操是刘
、
孙两家的共同敌人
,
依刘备的
三郡力量也不足以威胁东吴
,
一句话
,
放心大于
优心
。
第三
,
曹操与刘备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
扶
植刘备势力
,
对东吴来说
,
是把曹操这股
“祸水睁
往刘氏身上引
,
能够分散曹操军力
。
同时刘备手
下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
,
有希望也有可能成为
一支新兴 的抗曹力量
。
第四
,
多树曹操之敌
,
加
强孙刘之间的联盟是孙权
、
也是刘备集团生存和
发展的不 可缺少的条件
。
鲁肃的这一正确主张
,
遭到 了孙吴大部分大臣的反对
,
但孙权明智聪达
,
毅然采纳了鲁肃的意见
。
当初刘备奔吴时
,
曹操手下不少大臣以为孙
权必杀刘备
。
独程显持异议
,
他说孙权虽有谋
,
但不能独挡曹公
,
他一定会支援刘备
,
共同抵抗
。
这样就难解难分
,
出现复杂局面了
。
《三 国志
·
程显传》曹操不以为然
,
孙权顶多不过象袁
绍
、
刘表那样把刘备养起了事
。
不料他最怕的一
着棋
,
孙权果然走了
,
以至于 经历丰富的政治家
也显得惊慌失措
。
正如从来的外交决策只对当时的形势负责
,
而不考虑对历史负责一样
,
孙权的这一决定性选
择
,
无疑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力对比
,
险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