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的
满
足
《
三 国演义 》 诸葛亮形象再思 考
曹
巍
“ 诸 葛大 名垂 宇 宙
”
( 杜甫 诗句 )
。 千 百年 来
, 作 为杰 出历史 人物 的诸 葛亮可 谓家 喻
户 晓
、
妇孺 皆知
。
在 长期而 广泛 的传诵 历程 中
,
诸 葛亮形象 最后 定格 于 罗贯 中的 《
三 国
演义 》
,
并 获得 了民众 普遍 的认 同和接 受
。 在这里
,
诸葛亮 被描 绘成 一个具 有远 见卓识
、
德行 高 尚
、
才智盖 世
、
亦人 亦神 的超 人形 象
,
成 为智 慧与 忠贞 的化身
。 关 于这一 艺术 形
象
,
前 贤与 时俊有过 许 多精 彩 的评述
,
而本文则试 图从诸葛 亮形 象 的形成轨迹 中发 现并
探 讨
“定格
” 的缘 由
,
并 由此而 理解这 一艺术形象 的文化意 蕴
。
诸 葛亮 形象 的形象 轨迹
,
大 致可分三个 阶段
:
1
、 历 史 的 写 实
。
作为 三 国 蜀汉 尽相
,
诸 葛亮 济世 爱 民
、
政绩 显 赫
,
前后
《出 师
表 》
,
忠心 一片
,
垂惠 后 人
。
史书 多实录并 有公正的评 价
。
以 陈寿
《
三 国 志
· 诸 葛 亮传 》
最为代 表
, 其 曰
“ 开诚 心
, 布公道
, 尽忠益时者虽仇 必赏
, 犯 法怠慢 者虽 亲必罚
终 于邦域 之 内
,
咸畏 而 爱之
,
刑政 虽峻而 无 怨者
,
以 其用心平 而 劝戒 明也
。
可谓治 世之
良才
, 管 萧之亚 匹矣
。 ”
“ 然亮 才
,
于治戎 为长
, 奇谋 为短
, 理 民 之干
, 优 于将略
。 ” 此 时
的诸 葛亮 是 以 一个真 实 而杰 出的 历史 人物而 载 入史册 的
,
并 无神 异之 处
。
2
、
硕 扬 与传 统 的 修 饰 与夸张
。
由晋至 唐
,
君 臣
、 文士 乃 至 民 众普遍 地对诸 葛亮 加
以颂 扬
。
南朝
《
世说 新语 》 就在
“赏誉
” 、
“ 品藻
” 等篇 中勾绘 了诸 葛亮 的神采
。
唐太 宗
称 赞诸葛 亮 为
“ 贤相
” 、
治国
“ 正直
”
、
“ 至公
”
。 杜甫诗 云
:
“诸 葛大 名垂宇 宙
,
宗 臣遗 像
肃 清高
。
三分 割据纤 筹 策
,
万古云 霄一羽 毛
。 ” 写下 了 《
咏怀 古迹 》 ( 二首 )
、
《
武 侯 祠 》
、
《
八 阵 图》 等十 余首 诗
,
对诸 葛孔 明热情讴歌
, 推崇备 至
。 李 白
、
白居易
、 李商 隐等 许多
唐诗 人也 都对他 大加 赞 叹
。 到 了 宋元明
,
诸葛亮更 受到 了苏轼
、 朱 熹
、 陆 游
、
史可 法等
一大 批仁 人志士 的敬 仰和 赞颂
,
并 引之为楷模
。 而 唐人 的
“三 绝碑
” 则代表 了民众 的颂
扬
,
把 诸 葛亮作 为完 人而 勒石记 载
。
几乎在颂扬 的同时
,
关 于三 国和诸 葛亮 的一 些传 说
也 开始 了
。 连 晋 习 凿齿
《
汉 晋春 秋 》
、 唐刘知儿 《
史通 》 的史 书
,
也录入 了
“死诸 葛走 生
仲达
” 的故事
,
可见 传说 的广泛 和力 量
。 这些颂扬 与传说都隐去 了诸葛亮作 为起初 历史
人物 之所 短
,
而 大加 称颂 与夸张 其高 尚杰出之处
,
把诸 葛亮 的形 象修饰 得近乎 完美
。 逐
渐
,
这一 形象带 上 了神异 的光 环
。
3
、 话 本与戏 剧 的神 异
。
宋
、 金
、 元至 明
,
民族矛盾激 化
,
理 学阐 明正统
,
民间 的
民族情绪 渗入说 话与 戏剧
,
极大 地神化 了的诸葛亮形象
。 宋
“说三 分
” 已 有尊刘 贬 曹 的
倾向
。 到 以南戏
、 院 本
、 杂 剧名 世 的南 宋
、 金
、
元
,
三 国故 事大量搬 人舞台剧场
。
根据
胡适 先生 的考证
:
“ 宋至 明初 的三 国故 事大概与现行 的 《
三 国演 义 》里的故 事相差 不 远
。 ”
从 杂剧 的名 目和现 存本 上
,
可发 现有关诸葛亮 的故事就 有 《
卧龙 冈》
、
《
博 望烧 屯 》
、
《
烧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