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以伦理评人事——评《三国演义》创作中的思维方式
(0 次评价)2816 人阅读0 次下载
以 伦 理 评 人 事 —— —评 《 三国演义 》 创作中的思维方式 段 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1 ) 摘 要: 本文 针对在近几十年对 《三国演 义》 研究 中一直以政治历史 分析为主的现象, 提出应该以 伦理判断的 方法来研究这部作品。本文首先提出应该以伦理判断为标准来进行 《三国演义》 的分析与研究; 其次, 以丰富的材料 论证了在 《三国演义》 的创作过程中, 吸收了长期流传在民间的人民的朴素的道德思想, 同时也受到了以程朱理学为 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后, 本文着重分析了伦理思想在 《三国演义》 中的体现。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伦理; 三国演义 中图分类号: I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240 ( 2007) 增刊- 0099- 02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07 年 6 月 增 刊 J un., 2007 Supplement 收稿日期 5 作者简介 段芸 ( ) , 广西桂林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办公室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 一、 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方式 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方式, 是创作主体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 认识, 反映, 评价审美对象的方法 和手段。 在创作过 程中, 它直 接制约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态度, 支配着作家对表现对象的褒 贬倾向, 左右着作家对反映对象的基本评价。 因而, 探索创作主 体的思维方式, 是准确把握一部作品必不可少的前提。 二、 民间的道德理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三国演义》 的创作, 从一开始就吸取了三国故事的在民间 流传过程中所渗 透的道德理想。 早在 《三国演 义》 成 书之前, 三 国演义国故事就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唐李商隐 《 娇儿诗》 有 之: “或谑张 飞胡, 或 哭邓艾吃。 ” 到了宋 代, 三国故事成 为说话 艺术的重要题材 , 并具有 了鲜明的拥刘 反曹倾向 。 全相 平话三 国志》 也是从伦理判断出 发, 揭露 了曹操 “挟天子之 势” ,“杀害 诸侯” 的不义行径, 而热情歌颂了刘备 “言貌仁德可观” , 温厚爱 民的美德。 金元戏曲继承了说话艺术的这一传统。 关汉卿的 《双 赴梦 》 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 刘、 关、 张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单 刀会 》 则高度赞美了关羽为了捍卫蜀汉利益而体现出的大智大 勇。 现存的元代三国戏 《隔江斗智》 、 《连环计》 、 《 襄阳会》 、 《三战 吕部》 、 《博望烧屯》 、 《千里独行》 等作品 , 都 在不同程度 上存在 着以伦理判断以伦理判断为准则而造就的拥刘反曹倾向 。 三国 故事在民间演化 的历史声明: 早在 《三国演义》 成书 之前, 这个 故事在民间流传 的过程中就已经 渗透了人 民群众的审 美理想 和爱憎情感, 形成了以伦 理判断为主体 的思维方 式, 以 及构建 于这种思维方式之上的拥刘反曹倾向。正是从伦理判断出 发, 以善恶作为评价 、 反映历 史生活, 褒贬予夺 历史人物的 主要依 据, 才形成作品拥刘反曹的基本倾向。 罗贯中是元代的理学大师赵宝峰的门人, 赵宝峰的政治思 想必然影响其弟子罗贯中的创作思维方式, 使其不自觉的用儒 家 的伦理思维方式来 创作 《三 国演义》 。 蒋 大器的 《三国志 通俗 演义序》 从 “遗芳遗臭, 在人贤与不贤; 君子小人, 义与利之间而 已 ” 的伦理 判断出发, 对刘备之仁, 孔明之 忠, 关 张之义给 予了 高度的肯定, 而对 “假忠假义” 的曹操进行了 无情的贬诉。 《三国 演 义》 的创 作, 正是 吸取了三国故事 在民间流 传过程中所 渗透 的人民群众的道德理想的同时, 又接受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从 而形成了这部作品以伦理判断为主体的思维方式。 三、 伦理判断的思维方式在 《三国演义》 中 的体现 在 《三 国演义》 这部作品 中, 以 伦理 判断为 主体 的思维 方 式 , 首先体 现在 《 三 国演义》 的艺术现象上 。 由 于伦理判断 左右 着创作过程,《三国演义》 的艺术 形象也就不可避免的染上了浓 郁 的道德色彩 , 呈 现出鲜明 的道德倾向,伦 理属性 因而成为 小 说人物的本质特征, 相应的善恶 观念则构成了典型人物的基本 共性。 在 《三国演义》 中, 典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往往是某一 道 德品质典范的表现 。 如刘备 之仁, 孔 明之忠, 关张之 义, 赵云 之 勇, 董卓 之暴, 曹 操之奸, 等等, 这些人物在 精神气质和 道德 风 貌上, 无 不有着浓厚的理性 色彩和突出 的共性特征 , 无 不具 有鲜明的伦理特点和善恶倾向。 通过对 《 三国演义》 中曹操和刘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可知作者罗贯中在创作过程中不是用政治历史判断观照历史, 而是用伦理的眼光评价人物。 首先我们先以聚讼近三十年的曹操形象为例。 历史上的曹 操有 过统一北方的伟业 , 也干 杀过吕伯奢 、 借 王垕头之类 的勾 当 。 如果从 政治历史判断出发 , 曹操 的确不失 为一个雄才 大略 【文艺论丛】 : 2007- 0 - 22 : 1980- : 99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8 , Processed in 0.43691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