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魏吴对峙中魏国的攻防体系与战略目标——基于行政区与军事区的考察
(0 次评价)5667 人阅读0 次下载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05JJD770106)。 作者简介:陈健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①  《 三国志 》卷15《 贾逵传 》 。   ②  《 三国志 》卷《 刘放传附孙资传 》注引 《 资别传 》 “ 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 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 ”胡三省注云 “ 四州,荆、徐、扬、豫也。 ” 参见《 资治通鉴 》卷《 魏纪 》明帝太 和元年。 魏 吴 对 峙 中 魏 国 的 攻 防 体 系 与 战 略 目 标 — — — 基于行政区与军事区的考察 陈健梅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浙江 杭州310028)    摘要:文章依据军事区及其战略目标的定位将魏国沿江军事部署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攻防体系,通过 对军事区和行政区的考察,对魏吴对峙中魏国的攻防体系及其战略目标作一全面梳理,以求从军事地理角 度解读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关键词:行政区;军事区;三国时期;魏国;吴国 中图分类号: K23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 0246(2009)03 - 0113 - 10 一、魏吴对峙的历史地理背景    三国时期魏吴对峙历时长久,波及地域广阔,历史背景复杂多变。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 败亡,刘备势力退出荆州,吴国全据长江自巫山以下水道,以荆州、扬州与魏国对峙。曹操于荆州江 北以襄阳郡、江夏郡为边郡与孙权对峙。 在魏吴对峙中,吴国为了不与北敌共有长江之险,竭力在江淮、江汉之间攻城略地,并于江北置 有一系列边郡,设有常守,双方边境冲突在江淮、江汉之间展开,处于一种胶着状态,虽时有突进, 然亦各有常守。魏、吴边境冲突涉及两个主要地形区: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包括边缘的鄂西 山地、鄂东低山丘陵、鄂东沿江平原等地形区;下游江淮平原包括苏中平原、皖中平原、江淮丘陵、 大别山地等地形区。两者以大别山 — 桐柏山为界,江汉平原通过汉水水系联系南阳盆地,进而抵达中 原;江淮平原通过淮河水系直接沟通黄河流域。大别山为西北 — 东南走向,地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 呈阶梯状坡降,山脉重叠绵亘,不适合大部队机动,但因为其东西为长江中下游的两个平原区,长江 经行其南,淮河环绕其北,周围交通极为便利,不足以构成双方冲突的地形屏障。汉水和淮河水系是 双方 冲 突的 主 要 路线,“(吴)每 出 兵 为寇,辄西 从 江夏,东 从庐 江。国 家 征 伐,亦由 淮、 沔 ” 。①        经过曹操、曹丕的经营擘画,魏国逐渐形成依托荆州、豫州、扬州、徐州四个边州②的两个军 事区和三个战略中心,以荆州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豫州弋阳郡、安丰郡,扬州庐江郡、淮南郡 311 14: :70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8:03 , Processed in 0.4544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