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道 庆
·
关于
礴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的论著已
很多
,
本文拟从
“
叙事模式与文化思维的关系
”
这
一角度人手再论
《三 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刻联
系
。
一
、
《三国演义》的叙事体例
、
结构与
“
历史
化
”
思维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
,
《三国演义》的叙事体制
、
叙事结构等都深受史籍的影响
。
罗贯中名其书为
《三 国志通俗演义》
,
并题署
“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
后
学罗本贯中编次
”
,
本有为史作传或敷演引申史志大
义的意思
。
《三 国演义》以情节为结构中心
.
加强史
实与轶事间的 因果关系
,
并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情
节和人物以生动活泼的生命
,
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严
密且又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
者对题材的卓越的驾驭能力和 旺盛的艺术想象力
。
当然
,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
,
中国源远流长 的史书编
撰传统 以及由此积累 的丰富的叙事经验已为罗贯中
创作历史小说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
中国史籍有编年体
、
纪传体和 纪事本末等体例
,
先秦的
《春秋》以及《左传》
、
汉代的
《史记》既是
这种体例的开创者
,
又是史书中的叙事佳作
。
《三 国
演义》所写 的是
“七
分实事
,
三分虚假
”,
其中所运
用的史籍材料主要来自陈寿 的《三 国志》及裴松之
的注
、
范哗的
《后汉书》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
朱熹的
《通鉴纲目》
。
《三 国志》是纪传体
,
《资治通
鉴》则是编年体
,
《三 国演义》的撰写体例可 以说是
这两者的结合
,
它以编年体编织全书叙事结构的时
间框架
,
以纪传体塑造人物形象
。
《三国演义》的叙
事始于汉灵帝建宁元年
(公元16 8
年)
,
终于晋武帝
略抢
三国
演
义
的
叙事
模式与
中
国
文裕
思
维
的
关系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