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四年第三 期
关于曹 植初次就国的问题
俞绍初
曹植在建安期间曾两 次封侯
,
十六年封平原侯
,
十九年徙封临蔺侯
,
都居住于 邺
,
未曾
就国
。
他初 次 就 国是在延康元 年
(220)
曹王继 承魏王 之位 以后
。
《魏志》本传云
:
“文帝
即王位
,
诛丁仪
、
丁厘并 其男口
。
植与诸侯并 就国
,
”
《曹彰传》载
:
“文帝即
王位
,
彰与
诸候就国
。
“又 此文 之下
裴注引
《魏略》曰:
“太子
嗣立
,
既葬
,
遣彰之 国
。
”
都说 明了这
一事实
。
但是
,
对于就国 的具体时间
、
《魏志》与《魏略》两家的记载早然名不相同
:
前者
以为在曹不诛丁仪
、
丁屏之 后
,
后者则认为在曹操既葬不久
。
据《武帝纪》
,
曹操下葬的时
间是在建安二十五年(
220 )
二月 丁卯(二十一日)
,
而丁仪
、
丁厦于何 时被杀
,
史书记载
溯有出入
,
是有待于讨论的疑案
。
因此
,
两家所说以何者近实
,
须先考定曹植初次就 国及 丁
仪兄弟被杀的确切时间
,
方能作出明晰的判断
。
关于曹植初 就 国的确切 时间
,
在曹植本 人和曹王的作品中最 早 透露了消息
。
《太平御
览》卷五百二十六引曹植
《求祭先王表》云:
臣虽比拜表
,
自计违远已来
,
以连旬日
。
垂竟夏节方 到
,
臣悲 感有
念
。
先王 公
‘
(按
,
指t腾)
以夏至日终
,
是以家俗不以夏日祭
,
至于先王(按
,
指曹操)自可以令辰
告祠
。
臣级牛那
,
实票体于先王
。
自臣虽贫窦
,
蒙陛下厚踢
,
足供 太牢之具
。
臣欲祭 先
王于湘河之上
,
羊
、
猪
、
牛臣自能办
,
否(按
,
当作
“杏咫
)者臣县自有,先王喜缓
,
巨前以表得徐州减浦二缓百枚(按
,
当作
“缓二百枚”
)
,
足 自供事
。
请水瓜五枚
。
计
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化的过程
,
是不断克服内容和形式
、
主 观和客观的矛盾
,
逐步寻求二
者和 谐统一的过程
,
也是作者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
积累创作经验和探索创
作规律的过程
。
一个作者
,
生活实践越雄厚
,
知 识越丰富
,
艺术本领越强
,
创作经验越多
,
下的功夫越大
,
他 的艺术构思也必然越顺利
、
越完整
,
深刻
、
越精巧
、
新颖
、
越富于艺术独
创性
,
这是一个规律
,
谁也不能违背的
。
有人说
,
有的作者即兴而作
,
当众挥毫
,
略加思
索
,
立即成篇
,
或灵感进发
,
奋笔疾书
,
兴会淋漓
,
一挥而就
,
往往会写出名篇佳作
。
殊不
知
,
“得之
在俄顷
,
积之在平日
”
,
他们的艺术构思
,
实际 上早就已胸有成竹
,
所以才有信
手拈来
,
挥笔成篇之效
。
必须指出
,
在艺术构思上
,
投机取巧是不成的
,
捷径也是没有的
,
必须从点滴做起
,
日积 月累
,
方有
“蓦地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阂珊处
”
的艺术境地
,
这叫做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