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五株考述
戴志强(中国钱币博物馆
研究员)
一对于曹魏五株考证的追述
对曹魏五株 的认定
,
是钱币学上的一个
悬案
。
在代表三四十年代钱币学研究水平的
《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里
,
列有一
枚魏明帝五株钱的拓图(图一)
,
对此钱是否
属魏
,
曾有人提出过异议
。
但是又找不到确凿
的证据
。
因此
,
一直到 8 0年代末
,
9 0年代初
出版的一些钱币谱录中
,
仍在继续沿用这种
观点
。
然而
,
随 着对两汉 五株钱 研究的深
入
,
我们逐步认识到
,
这枚所谓的魏明帝五
株
,
或许应是汉五株钱 的一种
。
那么
,
究竟哪
一类五株 才是真正的曹魏五株钱呢?我们经
历了十几年的探索
。
1982
年底
,
安阳西郊出土一批南北朝古
钱窖藏
。
谢世平在清理这批古钱时
,
把一种以
前认为是六朝钱的
,
制作粗糙
,
钱体轻薄
,
外
部侵压钱 文
,
又不经修整的五株钱断在曹魏
时期(图二)
。
其清理报告
,
后来发表在《中原
文物》1986年第3期上
。
19 91
年
,
河南钱 币学会编纂《中州钱 币
论丛》
,
约我写序
,
并寄来了一些有代表性
的文章
。
在这些文章中
,
黄留春
、
张淑霞写的
一篇出土报告
,
引起了我的注意
。
该文作者认
定
1987
年
6
月魏都许昌出土的一批古钱窖
藏
,
其下限是三国时期
,
报告中认定的曹魏五
株和谢世平 的观点一致(图三)
。
尽管 当时对
曹魏五株主要特征的认识还比较朦胧
,
但这
批窖藏的出土地望和内涵
,
构成了它的重要
性
。
因此
,
我在该书序文中
,
特别提到这一窖
·
藏所提供的资料对于认定曹魏五株的重要价
值
。
为了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
我又建议
该文修改后
,
以《浅识汉魏许都故城窖藏铜
钱》为名
,
在《中国钱币》1992年第
2
期再次
发表
。
但对于曹魏五株的认识
,
仍然没有取得
比较一致的意见
。
后又传言该窖藏已被扰乱
,
其下限或要晚于三国
。
199 6年5月
,
随着《中国钱币大辞典
·
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卷编纂工作的开展
,
《辞典》
编辑部组织有关 同志
,
收集了十几个省区出
土 五株 的各类标本
,
对东汉 以后的五株钱进
行了认真的版别清理
,
特别是对马鞍山朱然
墓
,
南昌高荣墓(均系三国墓葬)出土的五株
钱考察之后
,
发现两墓都出有一种外郭侵压
钱文的五株钱(图四)
,
这种钱正是谢世平
、
黄
留春等人所认 为的曹魏五株
。
这在大辞典该
卷编纂人员中引起了争议
。
为了慎重起见
,
我
请来了北京大学吴荣曾先生
,
共同就这类五
株钱的制作特征作了分析
。
根据掌握的资料
,
我们初步认定这种钱应是曹魏时期所铸
。
在安徽钱币学会的协助下
,
关于曹魏五
株问题的论证会
,
于 1 0月上旬在马鞍山 召
开
。
我们在察看了朱然墓出土的全部钱币后
发现
,
该墓共出古钱约
6 8 00
余枚
,
其中钱面
外郭压
“五”压“金”的五株钱有 8 0
余枚
,
约占
1
.
2%左右
。
这类钱虽然有大小差别
,
细微处
亦不尽相同
,
但具有共同的制作特征
,
即
:
钱
面外郭压
“
五
”字右侧
两角
,
压
“株”字
金旁左
侧
,
钱体轻薄
,
广穿
,
钱文轮郭平夷
,
外郭不经
修整
。
朱然墓出土的这类钱币
,
与许昌
、
洛阳
、
护
.
2 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