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牛流马
”
对汉代鹿
车
的改进
及其对犁制研
究的一点启示
.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
孙机
我国的独轮手推车发明于汉代
,
这是既有文献与图像可征
,
又为刘仙洲
、
史树青诸先生
所著文考证过的
‘”,
今日已成为定论
。
诸葛亮的木牛
、
流马
,
前人也多认为是一种独轮车
‘ 名,
。
然而木牛
、
流马是诸葛亮的一项重要创造
。
《三国志
·
蜀书
·
诸葛亮传》说
:“亮性 长于巧思,
损 益连弩
,
木牛流马
,
皆出其意
。
”《蜀记》
载晋李兴祭诸葛亮文
,
其中说到他造的
“木
牛 之
奇
,
则非般模
。” 「。
对之均推崇备至
。
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在评价诸葛亮的成就时
,
有
“工
械技巧
,
物究其极
”
的话
‘ 魂’,
也应是对他在连弩和木牛
、
流马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而发的
。按
《诸葛氏集》目录
,
其第十三篇粼传运》
“,
,
可知诸葛亮在交通运输方面确有见地
,
所以他的
独轮车应不 同于汉代旧制
。
但两者到 底有哪些区别?木牛
、
流马的优越之处何在?尚无明确
的答案
。
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
’份
、
汉代的独轮车名辈
‘ 。,,
又名鹿车
。
《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风俗通》
:“鹿车窄
小
,
裁 容
一鹿也
。
无牛马而能行者
,
独一人所致耳
。
”鹿
车在敦煌卷子本句道兴《搜神记》引汉刘
向《孝子图》作
“辘车”。
清瞿中溶《汉武梁祠画像考》说鹿车之鹿
“
当是鹿卢之谓
,
即辘护也
。
,
刘仙洲说
:
“因为这种独轮车是由一个轻
便的独轮向前滚动
,
就把它叫作
‘辘护车’
或
‘鹿卢
车
’,
并简称为
‘辘车’
或
‘鹿车’。”
中其说是
。
至于所谓鹿车
“
裁容一鹿
”
之说
,
则是望文
生义的敷衍之词 了
。
在汉代的画像砖
、
石与石网的雕刻中
,
鹿车的图象可以见到好几例(图
一)
。
这些车的结构相近
,
均属 同一类型
。
结合图像与文献记载
,
可知它具有以下特点
:
1
.
鹿车只用人力推
,
不用牲畜牵挽
。
不但《风俗通》说它
“无牛
马而能行
”,
图像中也未见
过在鹿车上驾牲畜的
。
不过
《后 汉书
·
鲍宣妻传》说
,
西汉末年鲍宣的妻子
“与
宣共挽鹿车
归乡里
”。
如果所谓
“共挽”,
不意味着两人轮流推车
,
而是指两人合作
,
一推一拉的话,财
鹿车除一人在后面推以外
,
还可增加一人在前面拉
。
2
.
鹿车的车轮装于车子前部
,
无论 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
四川渠县蒲家湾汉闻雕刻
,
还是
四川彭县和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所见者都是如此
,
因而车子的重心位于轮子的着地 点
(支点)
与推车人把手处
(力点)
中间
。
从杠杆原理上说
,
这是一种费力的方式
。
3
.
文献 记载的鹿车
,
多用于载人
。
如前引《孝子传》说董永之父乘鹿车
。
《后汉书
·
赵熹
传》说他将韩仲伯之妻
,
“
载以鹿车
,
身 自推之
”。
同书《范冉传》说他
“推鹿车以载
妻
、
子
”。
《三国志
·
魏书
·
司马芝传》说他
“
以鹿车推载母
”。
至晋代
,
《晋书》犹说刘伶常乘鹿车
。
可见
鹿车在使用上和解放前的人力车相仿
,
都以载人为主
。
它一般只载一个人
,
也有载一成年人
15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