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诸葛亮“空城计”的由来及完善
刘晓霞等
历史上最著名的“空城计” ,无疑是《三国演义》第 95 回描写的那段
故事了: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立即作好大军撤退安排,
并亲引五千军到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报司马懿率 15 万大军杀奔西城而
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队,已分
一半运粮草而去,城中仅剩二千五百军士,战、撤均不可能。诸葛亮镇静
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门仅用军士 20 人,扮作百姓,洒扫
街道。诸葛亮本人则披鹤氅、戴纶巾,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身边仅有二小童,一捧宝剑,一执麈尾。魏军来到城下,皆不敢进。司马
懿因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怀疑其有埋伏,立即下令退军。诸葛亮
军因此化险为夷。
可是,《三国演义》 是历史小说而非史籍, 它所描写的诸葛亮 “空城计” ,
许多人认为并非史实。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空城计”?又为何会使诸葛亮
成为最著名的“空城计”的施行者呢?
一、三国时期确有“空城计”
诸葛亮所在的三国时期,史书明确记载的确发生了数次“空城计” 。
据《三国志·吴书·黄盖传》记载:赤壁之战后, “武陵蛮夷反乱,攻
守城邑,乃以(黄)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
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吴将黄盖在武陵开城门拒
敌之计与“空城计”所不同的是“贼半入,乃击之” ;但因其众寡, “自以
不敌,因开城门”又与“空城计”相类似。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