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钟惺《三国演义》评点的理论内涵
代亮
内容提要 钟惺关于《三国演义》的评点多是针对具体人物所发,小说中主人公的
性格、行为、思想、品格等是钟惺重点关注的对象。该评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恰当地
分析人物性格,准确地把握人物价值,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做了深入的评析,
因而研究“钟评”对于深化《三国演义》文本的研究极为重要。
关键词 钟惺 三国演义 评点 理论内涵
钟惺(1574—1625) ,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
人,明末著名文学批评家, “竟陵派”的领袖。钟惺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
诗文创作及其评点上,他的诗文深幽孤峭,清远荒寒,在文学史上自成一
派;他的评点针对性强,语言精到,阐述深刻。 《钟惺评点三国演义》 ,原
名《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 ,刊刻年代晚于李卓吾而早于毛宗岗。钟惺关
于《三国演义》的评点多是针对具体人物所发,小说主人公的性格、行为、
思想、品格等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钟惺对照历史并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念
对人物进行分析品评,力求达到“引古人之精神,接后人之心目,然后止
焉”的目的。
一、钟惺《三国演义》评点的理论渊源
对小说评点的过程就是评点家接受、欣赏和阐释的过程,评点家首先
是以一名读者的身份来面对文本。根据发生认识论的原理,读者进入阅读
时,心理上已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用海德格尔的话,叫做“前结构” 。
评点家品评文本前,已存在既成的理解模式,它参与、制约着对作品的理
解,是当前理解发生的前提与预见指向。那么,钟惺在阅读、理解、品评
《三国演义》的时候也是受制于他的“前理解”的,这种既成的理解包含
以下几个方面: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