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人物形象中的二律背反臆证
刘冬青 方奕
内容提要 本文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关公人物形象的同时,也
用“二律背反”的哲学观点观照他,历史并辩证地剖析了关公思想及行为中均可以论证
但又相互背反的三对命题,从而对关公人物形象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审美剖析,并从
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关公悲剧诞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关公 二律背反 悲剧 审美意蕴
二律背反这个陈旧的哲学概念,是指两个互相排斥但同样是可以论证
的命题之间的矛盾。对于今天存在的各种社会及文学现象,我们在用最先
进的哲学观点去研究的同时,也可以用二律背反的方法去观照它,从而对
其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一代“武圣”关公,其性格特性中便存在着
可以用二律背反来证明的矛盾命题。
关羽是三国中最忠义之人;关羽是三国中最不忠义之人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其中“义”被人们摆在
更突出的位置,古代的中国人习惯用道德的眼光看自然、社会和人与人之
间的一切关系。小说戏剧中大多以忠奸论英雄。 “忠”的本义是忠诚,竭力
尽心。 “义”本作“谊” ,从宜,故《礼记·中庸》说: “义者宜也。 ”宜即
适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一切做法正合其度,即有一定的尺寸,做得
恰如其分,就是“义” 。因此有了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
义。从汉代开始,封建社会已成熟,董仲舒帮助汉统治阶级将忠义思想加
以改造,他以三纲五常为道德标准,以仁义为道德的最高要求。他说: “正
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这正是继承了孔子“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孟子“舍生取义”的义利观。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