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标点商榷一则
(0 次评价)2715 人阅读0 次下载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 今 权威性的必要条件 。 但共识的达成不是靠传统社会的血缘 或绝对权力基础上的权威 , 而是诉诸理性的对话 、交流、 沟通 与理解 , 这种规范程序性的伦理共识体现了民主时代公民社 会中的一种文化和道德理想 。 这 些理论和思想对于当代中 国走 向法治国家 、走 向完全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可贵的 借鉴性 。 但是 , 理性基础上的 “ 不伤害 ” 原则虽然为解决价值 冲突提供了交往共识合法性 , 但它并不能保证一种普遍认可 的道德共识就一定体现着道德真理性 , 无法在 “ 道德质量 ” 上 保证其安全性和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长期考验 。 因此 , 这些理 论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 的局限性 。 而 马克思实践人学的 “ 有限积极的不伤害 ” 价值原则为克服这些 局限性提供了一 种新的思路和补充 , 也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理想提供交往共 识的理论基础 。 事实上 “ 以人 为本 ” 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 会的理想需要建立在 “ 哲学问题 ” 的负责之上 , 因而对这一问 题的探讨无不有 着现实的紧迫需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 参考文献〕 〔 l ]沈恒炎 , 燕宏远 . 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第l期)〔C〕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 99 1 . 〔 2〕王贵明 .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层次转型【 J ]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 (M(5 ) . 【 3〕 甘绍平 . 论应用伦理学【 J ] . 哲学研究 ,2 00 1(12 ) . 【 4〕王志红 . 当前中国人学视域中对马克思实践观 的多元阐释〔 J」 . 学术界 ,20 0 2(5 ) .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7 2 .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7 2 . T heVa i ue Prin ciPl eso fH u m an C om Pl ex a n d Co r。刃。onS en seo f Inte r eo u r s e WANG Zhi一ho ng (C o l leg e o fH u n z a ni t 油 an d E c o n om如 , 刀刁毛1 U ni v e r s‘t y o f T e c hn olo群 , 刀可色1230 ( 犯9 , C h in a ) A bstr a ct:T hispap er r e vea lstheeha r a c ter istie s o fmo d er n ityin the de v elopmentvie w so f seien ce inChin a thr oughthe a na ly- 515of“hum a n eom pl e x ” , R etum ing to “ m a n a s r o o t”15thepr o g r e ssoftime s . o n the ba si s o ft h eva lu e pr i neiple sofeom - m onse nseofinter cour se , thispa钾r e ome sup w i th “lim ited 卯 sitiv eu nhur t ing ” that15 ausef u l explo r a tionin buil dingha r - m onio u sso c iet y a nd r ea s on a bl e intereo ur s ea nd a l s o a n a tt emptin e onv er sionoftime sa ndn atio na lityo f Ma r x istphilo sophy a nd globa l e eo nom y . K ey w ord s :“hum a n e om plex ” ; Ma r x 乞pr a etiee hum a n f e el ings;eom monsen se o f inter c our se: “ limited po sitiv e u n hu r - ting , , : va lue pr i neiple 〔责任编辑 、 校对 : 王维国〕 《三国志》标点商榷一则 冀英俊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四川南充6 370 0 2 ) 由中华书局 2( X )2 年标点 出版之《三国志 · 蜀书 · 张飞 传》云 : “ 曹公破张香 , 留夏侯渊 、 张部守汉川 , 部别督诸军下 巴西 , 欲徒其民于 汉中 进军宕果 、 蒙头 、 荡石 , 与飞相拒 五十余日 。” (第9 3 4页)按 : 以此标点 , 即是说张部当时进军 地为宕梁 、 蒙头 、 荡石三处 , 而实际并非如此 。 据《先主传》云 :“ 曹公使夏侯渊 、 张部屯汉中 , 数数犯幕 巴界 。 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梁 , 与部等战于瓦口 , 破部等 , (部) 收兵还 南郑 。 ” (第8 83页) 《张部传》云 : “ 部别督诸军 , 降巴东 、 巴西二郡 , 徒其民 于汉中 , 进军宕果 , 为备将张飞所拒 , 引还南郑 。” (第5 26页) 任乃 强先生《华阳国志校注图补 · 刘先主传》云 : “ 先主 率张飞等进军宕果之蒙头 , 拒部 。 相持五十余日 , 飞从他 道 邀部 , 战于阳 石 , 遂大破部军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 4 年 版 , 第37 1 页) 在《梁县县志》中也有明确记载 : 《三国志》建安 二十年 , 张部自汉中进军宕果之蒙头荡石 。 其实 , 宕渠当时 为县名 , 而蒙头荡石则 为宕渠县的两个 地名 。 据《寰宇记》卷一 三六 : “ 建安二十一年 , 先主 置固陵郡 , 又以 巴西郡 所管宣汉 、 宕渠二县置宕渠郡 , 寻省 。 ” 《三国志 · 蜀书 · 王平传》 : “ 王平字子 均 , 巴西宕果人 也 ,’(第 10 49 页) 。 巴蜀书社刘琳校注的《华阳国志校注》卷六《 先主传》中 指出 : 荡石指阳 石 , 在蒙头 附近 , 与《先主传》 之瓦 口当是指同 一地(19 84年版 , 第52 7页) 。 任先生在《刘先主传》注释 中也指出 : 《张飞传》之 “ 荡 石 ” 即 “ 阳石 ”, 亦即《先主传》之 “ 瓦口 ”, 本皆宕果县地(第 374页) 。 由上所述 , 笔者认为应将 “ 宕渠 、 蒙头 、 荡石 ” 标点为 “ 宕 渠蒙头 、 荡石 ” 更为合理 。 2 3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2 , Processed in 0.44248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