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对刘备形象塑造的再思考
朱江
在我国戏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唐三千, 宋八百, 演不完的三国戏” 。
确实, 《三国演义》与戏曲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一直以来,戏曲都把三
国故事当作重要的题材来源。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记载,早在隋炀帝时
期,三国故事已成为文艺表演内容。金元时期,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改编为
戏曲,据元末陶宗仪《辍耕录》记载,金元本中已有三国戏《刺董卓》 《蔡
伯喈》 《襄阳会》 《大刘备》等。宋元古戏中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刘先
主跳檀溪》等。在现存的 700 多种元杂剧剧目中,三国题材的剧目就有 50
多种,其中以蜀汉方面的英雄人物为主角的有 30 多。从这些剧目中可以看
出,它们的基本思想倾向都是拥刘而贬孙、反曹,歌颂刘备的宽厚仁义和
深得民心,赞扬刘备集团的文臣武将的机智和勇武;从艺术上看,它们大
多不拘泥于史实,较多民间传说和剧作家虚构的成分,就人物形象的生动
性和情节的丰富性而言,比当时流行的话本《三国志平话》要更为成熟。
这些戏曲在舞台上反复演出,扩大了三国故事的影响,也为罗贯中的《三
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以及书中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大
作用。
而近年出现的一些三国戏,无论是郭沫若先生的话剧《蔡文姬》 ,还是
陈亚先先生的《曹操与杨修》 《曹操与陈宫》或是魏明伦的《夕照祁山》 ,
都是本着从历史和社会本来面貌来构思的,从真实人性方面进行创作的。
这些戏虽然可能引起了一部分观众的反感,但却可以说是反映了一些历史
本貌,点明一些实质性问题。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