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南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19 9 1 年 第 3 期
论
毛
本 《
三
国 演 义 》
沈伯俊
《
三国演 义 》
是 中国小说史 上第一 部成熟 的长篇 小说
。
六百 多年来
, 它 以 博大深厚 的 思 想内涵
、
丰 富 曲折 的故事 情节
、 栩栩 如生 的艺 术形 象而 脍 炙人 口
, 对 中华 民族 的精 神生 活和 民族 性格 产 生
了极其 深远的 影响
。
然而
, 自清初 以来 的三百余 年 中
, 亿 万 民众 传阅
、 讲说和 熟悉 的
, 并非 罗 贯 中的原 作
, 而是 哎
毛 宗
岗评 改本三 国演 义 》
( 简称
“ 毛 本 《
三 国演 义 》
”)
。
奇怪 的是
, 人 们长期 以 来却 对毛宗 刚贬抑 颇多
。
胡适称 之 为
“ 平凡 的陋儒
” ; 后来 的学者或夸 大
其封建 思 想较 为浓重 的 一 面 而否 定其 积极 方面
, 或将其 贬 为金圣 叹 的机 械模 仿 者而 忽视其 独特 贡
献
, 直到最 近 十年
, 人 们才开始 比较 全面 地评价 毛 宗 岗和 毛 本 《
三 国 演义 》
。
毛 本《
三 国演义 》
虽 然署 名为
“ 毛 宗 岗评 改
”
, 实 际上 却是毛 纶
、 毛 宗岗父 子共 同努 力的结果
。
毛 纶
, 明末 清初 茂苑 ( 即长洲
, 今江 苏苏 州) 人
, 字 德音
, 号声 山
。
生年 约在 明 万历 四 十年 ( 1 6 1 2
年 ) 左 右
, 享寿 在六十 岁以 上
, 卒 年不详
。 他学 识弘 富
, 颇有 文名
, 与 同县 著名 剧作 家尤侗 甚为友好
;
但命 途多外
, 未 曾出仕
, 中年 以 后
, 又不 幸双 目失 明( 其号
“ 声 山
”即因此而 来 )
。 他 不甘沉 沦
, 乃著 书
自娱
, 在康熙五 年( 16 6 6 年 ) 以前评 点了 《
三 国演 义 》
、 《
琵 琶记 》
两部 名著
, 隐然 与 评点《
水浒传 》
、 《
西
厢 记 》
的 金 叹抗衡
。
为此
, 尤侗 在《
第七 十子 书序 》
中感慨 万端地 写 道
:
“ 毛 子 以 斐 然之 才
, 不 得志 于
时
, 又 不幸 以 目疾废
, 仅 乃 阂门 著书
, 寓笔削 于 传 奇之 末
, 斯 已 穷矣 !
”此 后
, 他似 乎再 没 有 比 较重 要
的作 为
, 而在贫病交 加 中度 过 了余 生
。
毛纶 评点《
三 国演 义 》
的起 因和 经过
, 在他 的《
第七 方子书 琵琶 记总论 》
中说得 比较清楚
:
昔罗贯 中 先 生 作 《
通 俗三 国志 》
一 百 二 十 卷
, 其记 事 之妙
, 不 让史 迁
; 却被 村 学 究改 坏
,
予甚惜之
。 前 岁得读 其原本
, 因为 校 正
; 复不 揣 愚陋
, 为之 条分 节解
; 而 每卷 之前
, 又 各级 以
总评 数 段
。 且许 儿 笨亦 得参 附 末论
, 共赞 其成
。 书 既 成
, 有 白 门快 友 见 而 称 善
, 将 取 以 付 梓
。
不 意 忽遭 背 师之 徒
, 欲 窃 胃此 书 为 己 有
, 遂 致 刻事 中 阁
, 殊 为 可 恨
。 令 特 先 以 《
昆 琶 》
呈教
,
其《
三 国 》
一 书
, 容 当 嗣 出
。
这段 话告诉 我 们
: 毛纶 评点《
三 国演 义 》
, 首先是 出于对
“被 村 学 究改坏
”的 某些 版 本 ( 主 要是 叶
昼 伪托的 《
李卓吾 先 生批评 三国 志》
) 的 不满
: 他所做 的工 作
, 一是
“ 校 正
”文 字
, 二是
“条 分节 解
”
, 即
加上 若干 夹批
, 三是
“ 每 卷之前
, 又 各缀 以 总 评数 段
” ; 然而
, 由于 某个
“ 背师 之 徒
” 欲 窃 冒此 书 为 己
8 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