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
梅新林 韩伟表
内容提要 本文在中国学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在广泛搜集和充分占
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 20 世纪海内外《三国演义》的研究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对
其重要成果与不足进行系统的总结,同时也探讨了今后的突破方向,以便为 21 世纪的
《三国演义》以及其他经典小说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三国演义》 (注:从现知最早的刊本至今, 《三国演义》刊行的主要
正式名称不下十数种。如非必要,本文一律以《三国演义》作为共名。 )因
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厚复杂的思想内涵及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受到历代
学者的普遍关注。但自《三国演义》刊行到 19 世纪末,由于受传统学术价
值观念与思维定势的局限, 明清两代学者的研究依然主要沿用 “比附经史” 、
“劝善惩恶”等儒家诗教观念,对作品或作感悟式的道德评判,或作辨伪
式的史实考索,等而下之者甚至肆意谩骂、一味诋毁。其间虽亦有如清毛
宗岗父子的评点之类的重要成果问世,但就整体而言,在小说观念与批评
方法上未有根本性突破。直到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及学术转型的日渐
完成, 《三国演义》的研究方始真正进入自觉的文学研究畛域。
与 20 世纪中国社会及学术本身的转型和发展相契合, 百年 《三国演义》
研究明显地呈阶段性演进之势。前半个世纪,在中国学术现代化与中西文
化交流的宏观背景下, 《三国演义》研究逐步摆脱了比附经史的传统观念及
以感悟式“评点”为主体的传统批评方式的限囿,开始尝试融合西方现代
人文科学新的理论与方法,由此将《三国演义》研究引上了现代学术研究
的轨道。自 50 至 70 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
中的广泛运用, 《三国演义》研究在破旧立新中出现了一派崭新的气象,然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