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毛 宗 岗 修 订 《三 国 志 通 俗 演 义 》
秦
亢
宗
三 国的故事经过 民 间的长期流传
,
到了
元末作家罗 贯 中的手里就 成为文学史上一部
出类拔 萃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我们 所看到
的这部小说的 最早的本子是 明嘉靖间 的 《三
国志通 俗演义 》
。
一百多 年后
,
由毛宗 岗
( 清初 江苏茂苑人 ) 修订整理 为 《三 国志演
义 》
,
即今所通行的 《三 国演义 》
。 历 来
文学 史家们一 致认定毛 本 《三 国志演义 》 比
罗贯 中原著 以及 后来 出现 的许多 本子更为进
步
、 完善
,
所 以 自毛 本 问 世 以 后
,
“ 一切
旧本乃 不复行
。
”
( 鲁迅
:
《 中 国 小 说 史
略 》 )
最早谈到毛 本的是 与毛 氏同时对这部小
说作过修 订的李渔
。 李渔在 评阅毛本 《三 国
志演义 》时指 出
:
“余兹 阅评是 传之 文
,
华
而不凿
,
直而不理
,
溢而不 匾
,
章而不 繁
,
诚者第一才子 书也
。
”
他 不仅肯定毛 本在
文学润饰 和纲 目修订 上的优点
,
还指 出了它
比 原著在艺术 内容 上更加充实
、 完整
。
关于 毛宗 岗对原 著的修 订
,
他 在 卷 首
“ 凡例
” 里 曾举 出十条
。
鲁迅先生在 《 中国
小说史略 》 里指 出
:
凡所改 定
,
就其序例可见
,
约举大
端
,
则一 曰 改
,
如 旧本第百 五 十 九 回
“ 废献帝曹 王篡汉
” 本言曹后助 兄斥献
帝
,
毛本则 云助 汉而 斥不
。
二 日增
,
如
第百 六十七 回
“先 主夜 走 白帝城
” 本不
涉孙夫人
,
毛 本则云
:
“ 夫人在吴 闻毓
亭 兵败
,
讹传先 主死于 军中
,
遂驱兵之
江 边
,
望 西遥哭
,
投 江 而 死
。
” 三 曰
削
,
如第二 百五 回
“孔 明火烧 木栅 寨
”
本有孔 明烧司马豁于上方谷 时
,
欲并烧
·
6 4
魏延
。
第二百三 十四 回
“ 诸葛瞻大战邓
艾
” 有 艾贻书劝降
,
瞻览 毕狐疑
,
其子
尚洁责 之
,
乃决死战
,
而 毛 本皆无有
。
其余小节
,
则 一者整顿 回 目
,
二 者修正
文辞
,
三者削除 论赞
,
四 者增删琐事
,
五者改换诗文而 已
。
从这 里
,
我们可 以 看出毛本所修改的一个大
概轮 廓
。
但是历来许 多研 究者们对毛 氏的修
订工 作大 都是仅据
“凡例
” 中所举的几点来
评论
,
很少进 一 步去发现除
“凡例
” 外的其
它方面的材料
,
更 没有具体地研究毛 本在修
改中的思想倾 向与 艺术成 就
。
例如对这方 面
最早进行研究 的郑 振铎先生
,
他在 《三 国志
演义的演化 》一文 中比 较详细地评述 了 毛 本
的修 改
,
并把罗本 和毛 本提 出四 处 加 以 比
较
,
认 为毛本在文字修改上 的 工 力 亦属平
平
,
而 所举 之例亦仅是据
“凡例
” 里所提到
的几点
。 我们 认为这样的研究仍 是不 够的
,
其结论更可商 榷
。 因为第一
,
毛 本所改的决
不止是
“ 凡例
” 中提到的这些
,
有不少 重要
的修改他在
“ 凡例
” 里没有提及
,
故不能 仅
以 此为据
;
其次
,
研究 毛 氏 的修改应具体分
析他 对这部 书在 思 想倾向和艺术表现上 究竟
改得如何
,
才能看 出毛 本的价值
,
从而给他
一个 正确的评价
。 兹经两 种本子 细加校对
,
分别从 两方 面加 以探讨
:
一
、
毛宗 岗在修 改中 加 强 了
“ 拥 刘 反
曹
’
夕 的思 想倾 向
。
毛宗 岗的
“崇刘 贬 曹
”
、
“ 以 汉 室 宗
亲
” 为正统的思 想是相当严重 的
。 他在批 评
《三 国志演义 》时 曾明显地 表明 了 这 种 观
点
:
“ 读三 国志者
,
当知有 正统
、
闰运
、 侨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