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和辨别古今体制诸间题
,
还谈起曾和李贾在临川匆匆相会论诗
,
可见他的思想体系
,
在写
这封信甚至在和李贾会见前已经确 立
。
但信中丝毫未涉及绍定五
、
六年间他在家乡 同戴 复
古
、
李 贾
、
王焚诸人纵谈诗艺的情形
,
说明信必 写于和戴复古订交之先
,
而跟李贾相会也不
得晚于绍定三年春路过临川时
。
由此推断
,
严羽 的诗歌理 论基本上形成于他避地江楚以前
。
《诗话》中着力 宣扬“兴象玲珑”
的境界
,
鼓吹
“一
味妙悟而己
”
,
把熟读
、
讽咏前人的好诗
作为学诗的根本途径
,
都显示出他前期闭门隐居生活的投影
。
至于反对 , ’ g月噪怒张
”
、
“
以
骂誉为 诗
”
,
则 可能同宝庆年间的诗禁有关
,
而跟他自己晚年批评 时政的诗作不能无悖
。
当
然
,
这也并不意味
《诗话》的写
作在避乱前已全部完成
(
《答
吴景仙书
》中只讲到“诗辨”
,
未
提及
“诗话”
的 名称
,
看来还没有形成后来规模的书稿)
,
还乡后论诗谈艺的过程及以后
,
必然会有材料陆续添补
,
但似乎均未触动其理论体系
。
《诗 评》一章 曾说
到
:
“唐人好诗,
多
是征戍
、
迁滴
、
行旅
、
离别之作
,
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
”
这象是作者长期远游后的体会
,
稍稍接触到了文艺创作和生活实践的关系问题
,
但只停留在直感式的叙述
,
并未引申
、
提高
到理论的高度
。
又据朱霞《严 羽传》云
:
严羽
“论
诗推盛唐
,
谓 后之过高者多法汉魏
,
而蔑视
盛唐
,
不知诗之众体至唐始备
,
唐之不能为汉魏
,
犹汉魏之不能为唐也
。
因言古制有可以行
之三代
,
而不可行于后世者
,
非三代之制不善也
,
时不同也
,
诗亦若是已耳
。
”
这段议论不
见 于
《诗话》,
想必有其他来源
。
所论虽仍执守推尊盛唐的 主旨
,
而对于效法汉魏已不以为
然
,
甚至表露了
“诗因时
变
”
的 思想
。
这跟
《诗话》里“
以汉魏盛唐为诗
”
和一力学古的主张
显有出入
,
跟
《沧浪吟卷》里相当数量刻意仿作汉魏的诗篇,
也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
如果不把
这种思想看作作者后期生活 和创作变化发展了的产物
,
将无以作出解答
。
可惜的是
,
作者终
未能将这类思想加以发展和推进
,
以充实
、
改造《诗话》的理论体系
,
以致今天读到 的
《诗话》,
尽管在探讨诗歌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方面有其精妙独到的见解
,
而对于诗歌现实性的认识则带
有根本的缺陷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甚至落后 于诗人 自己晚年的创作实践
。
严羽诗作和诗论之
间这种微妙的对立统一 关系
,
只有在考察了他的身世之后
,
才能有比较具体的把握
。
`
“建安五年三
月造
”
筒瓦 不是铜雀台遗物
`
文汇报
》
( l
,
8 4 年
3月T 1 日第二版) 在
t一座奇特的
“博物馆”
一一陈墓镇大东砖瓦厂砖瓦陈列室见闻
,
一文中
,
介绍了
一张
“建安五年三月造”
筒瓦
.
认为这是可称得上
“国宝”
的
“铜雀台的遗物”。
然据筒瓦上的文字来看
.
是不可信的
.
据文中所述
.
这张筒瓦上刻印有
“建安五年三月造”
的字样
,
并经后人之手刻有
“延年益寿.
天然一片瓦
,
琢然此其
形;北海鱼龙舞
.
中央雨露深
.
北平翁方纲
.
此瓦得于洛阳荒野蔓草间
.
其泥细洁
.
其性坚韧
,
古玩之真
,
铜雀台遗器
,
永保永之
.
铁笔道人刻
.
”当然,
如果瓦上所刻文字并非他人之伪作
.
那么把此筒瓦作为铜雀台之遗物
,
实始于清代翁方纲
。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
》记载:
建安十五年
“冬,
作铜雀台
”
.
与瓦上所刻印
“建安五年三月造”
已相去十年之久
,
大概曹操是不会提前十年 为造铜雀台而准备建筑材料的
,
况且建安五年(公元20 0年 )正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会战之 际
,
北方形势尚未稳定
,
曹操根本就不可能顾及 (可以说连想也不会想到)十年之后造铜雀台之事
。
那么是否曹操在 造 铜雀台
时用了建安五年三月造的砖瓦呢?当然从考古学上来看
,
后代使用前代遗物的事是常有的
。
但是
,
据邮道元
《水
经注
·
浊
漳水
,
记载;铜雀台在邺城西北
.
邺城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处
.
相传的铜雀台遗址现尚可见
。
然筒
瓦上所刻曰
:“此 瓦得于洛阳荒野蔓草
间
”
.
洛阳当今河南省洛阳市
.
洛阳与邺城相距数百里之遥
,
怎么可能 是邺城 之
“铜雀台遗物”
呢
.
(退一步说
,
即使在洛阳所得筒瓦实属铜雀台遗物
.
然仅凭筒瓦上的文字是不足证的
.
)因此
,
我以
为是不能把此
“建安五年三月造”
筒瓦看作是
“铜雀台的遗物”
.
另外
.
文中还引了唐代诗人杜牧
`
赤壁
》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
据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
》记载,
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公 百20 8年)
,
铜雀台是造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
即使曹操当时能够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
也根本就没有铜雀台来
“
锁二乔
”。
由此可知杜收的诗句本身也是不正确的
。
(曾维华)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