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比较美学角度看罗贯中笔下人物的个性塑造
(0 次评价)4410 人阅读0 次下载
求是 学刊 1958年第6 期 户 从比较美学 角度看罗贯中笔 下 人 物 的个 性塑造 . 关 四 平 罗贯中在塑造《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 ) 的人物形象过程 中 , 自觉 不自觉地运用了比较美学的方法 , 无论从宏观的形象系列的整体艺术构思 , 还是在微观 的个体形象性格的刻划 , 均能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 , 恰到好处 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 , 从 而使其笔下人物形象获得了迷人的艺术 魅力 。 从客观史实说 , 三国时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确实显露出其 英 雄 辈 出 , 豪杰汇集的特色 , 他们在政治 、 军事 、 外交等方面的较勇斗智 , 具有着神 带 ~~ 带秘 的色彩, 诱人的魅力 。 这就为罗贯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提供了前 提和基 础 。古 今一些著名评论家都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 。 李赞云 : “外传多 矣 , 人独爱《三国》 者何? 且古来割壤窃号 , 递兴倏废 , 皆强并弱款 , 并未有如三国智足相 衡 , 力 足 相 抗 , 一时英 雄云兴 , 豪杰林集 , 皆足当 一面 , 敌万夫 , 机权往来 , 变化若神 , 真宇内一 大棋局 ” , 冥飞曰 :“ 《三国演义》为历史小说之最佳者 。 盖三国时人才最盛 , 材料 较各代为佳 , 占天然之优胜故也 ” ; 胡适在与其它朝代作了 一番比较之后说 :“只 有 三国时代 , 魏蜀吴的人才都可算是势均力敌的 , 因此 , 这个时代遂成了演义家的绝好 题目了 ” , 鲁迅先 生也曾指出 :“盖当时多英雄, 武勇智术 , 瑰伟动人 , 而事状无楚 汉之简 , 又无春秋列国 之繁 , 故尤宜于讲说 ” 。 但有 的评论未免有强调客观因素过分 从而掩盖 了作者主观创造之失 , 而后者恰恰是主要的 , 起决定作用的 。 从主观创造看 , 历史题材所提供的人物原 型 , 只有经过罗贯中主 观的加工 , 注入他 的审美理想 , 在全书整体形象系列 中给其以恰当的位置 , 这个历史原 型才能成为有血有 肉有情的活生生的文学形象 。 正是这一个个 、 一组组 、 一群群的人物形象 , 经过罗贯中 天才的宏观总体设计 , 便形成了严整有序 、 层次清晰 、 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系列 。 从集 团角度 , 可以看到魏蜀吴等不同的形象群 , 而每一集团还有各自的多层形象系列 。 从地 位 、 才能的角度 , 又可以分为领袖层次 、 谋士层次 、 武将层次 、 隐逸层次 、 学术文艺层次等 , 而每一 层中 , 各自依据其存在价值的不同自然构成不同的小层次 ? 若从动态的角度分析 , 每一集团形象群及每个形象层次 , 又都处在不断分化 、 组合的动态发展之中 。 开始 , 在群 雄蜂起 、 割据称霸的众多集团形象群 中 , 分别突出 、 交叉展示刘 、 曹 、 孙三集团的形象组 合及价值功能的超群杰出 , 因而其它形象群在角逐中先后归并入这三集团之中 。 随后在 这三集团的龙争虎斗中 , 三个形象群于新陈代谢中渐趋凋零 , 终于为崛起于曹集团内部 的司马氏形象群所并吞 。 在全书整体形象系列由一而多又由多到三而终归于一的分化组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5-2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3 , Processed in 0.36975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