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
试析曹操不敢代汉称帝之
因
谭绪
攒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政 治家
、
军事家和文学家
。
建安十五年公元年
,
他发表了著名的《让
县自明本志令”
‘简称“本志令
粉理卢
和
“或者人见孤强盛,
又性不信夭命
有这样一段话
之事
,
恐私心相评
,
言有不逊之志
,
妄相忖度
,
每用耿耿
。
”
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
“尊汉”“拥汉”
、
是 东汉朝廷的
“忠
臣义士
”
。
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
。
实事果 真如此吗今不妨从东 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
,
并结 合曹操的
《本志令》进行探讨
,
就
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
,
不但其真 实性要大打折扣
,
而且是
“欲盖弥彰”,
完全是 欺人之言了
。
考察曹操有无
“
不逊之志
”
,
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
,
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
。
考察 曹操能
否代汉称帝
,
又须根据当时的 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
。
今可就此二者
,
试作剖析于后
。
一
、
关于有无
“不逊
之志
”
的问题
曹 操所说的
“不逊之志”
,
不是 在他开始 举孝廉仕汉就萌生了的
,
他最初的意愿
,
不过如 令 文中所说
的
“
欲为一郡守
,
好作政教
,
以建立名誉
。
”
以后他升了典军校尉也不过只想
“讨贼立功”
,
能得到一
个征西将军的头衔
,
和获得一个封侯的荣爵
。
这些意愿都是在当时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
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 在人仕之初
,
处在东汉以名节为重的士风震撼下
,
他既无令名
,
又缺少权位
,
不可
能产生凯靓汉室帝业的非分之想
,
只是随着他的权势力量不断增大
、
东汉王室权力的日益衰微
,
才促成了他
的野心的滋长膨胀
、
王夫之
《读通鉴论》卷九《东汉献帝》文曾云
“
董卓死
,
李郭乱
,
袁绍擅河北而忌帝室
,
袁术窃
,
刘表僧
,
献帝莫能驭
,
而后曹操之篡志生
。
”
船山先生对曹操
、
继袁绍
、
袁术
、
刘表的僧 越后产生
“篡志”
的分析
,
说明曹操 是由于势力 由弱变强
、
由小变大而 萌发代汉之心的董卓之乱发生后
,
身居典军校尉之职的曹操
,
在汁水和卓将 徐荣一战
,
被打得
大败而归
,
谈不上有
“篡志”
的产生
。
追至建安元年公元
年
,
他击破袁术
、
吕布等几种势力
,
灭李
榷郭记把献帝东迁
,
定都许昌
,
自任大将军及假节锨录尚书事
。
这时的曹操
,
掌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 ,
的权势
,
想制叹夭下
,
谋代汉室的野心也应时产生
。
《三国态
·
魏书
·
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张潘
《汉纪》云
“
侍中太史 令王立数言于帝曰
‘天命有
去就
,
五行不常威
,
代火者土也
,
承汉者魏也
,
能安天
下者
,
曹氏也
’,
公闻之
,
使人语立日
‘知公忠于
朝廷 按
忠实于魏
,
然夭道深远
,
幸勿多言
。
”
又
《太平御览》卷三九八引《魏书》说
程显少时
,
常梦上泰山
,
两手捧日
,
显私异之
,
以访荀或
,
及克州平或以显梦白太祖
,
太祖日
‘
卿当终为吾腹心
’。
显 本名立
,
太祖及加其上日
,
更名星
。
”
又《三国志
、
蜀书
、
先主传》载有 曹操和刘各两人一次谈 话
,
云
“是时
建安四年曹公从容谓先主 日
‘
使今天下英雄
,
惟使君与操耳
,
本初之徒
,
不足数也
’,
先
主方食
,
失匕著
。
”
上述三则史料可以佐证
,
曹操在迁都许昌后
,
他的
“不逊之志”,
不但已产生
,
而其是
“司马昭之心,
路
人皆知
”
了
。
建安五年
公元
。年
的官渡之战
,
为曹操占据黄河南北 奠下了坚实基础
。
他代汉的野
心亦随之俱增
,
欲复古九州
,
以制天下便是突出的表现
。
建安九年
,
曹操 消灭了袁绍的残余 势力
,
击败袁
尚
,
平定冀州
,
自领冀州牧
,
欲置九州
。
据卢弼
《三国志集解》引袁宏《后汉纪》云
“
或说操日
‘
宜复古制
,
置 九州
,
则所制者大
,
天下服矣
。
操将从之
。
”
九州之制
,
见于
《尚书
·
禹贡》
,
是夏禹平治天下后
,
将全国划分为九州
,
定诸侯
“
分土作贡
”的
一种制
度被后世帝王沿袭
。
曹操欲恢复古九州制
,
目的就是效法古 帝王分封诸侯以宰驭天下为事的
。
建安十八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