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大学报 ,
第 l。卷 (
1。
,
x年 ) 第 3 期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1 9
N
o
.
矛 盾 运 动
:
《 三 国 演 义 》 的 性 格 塑 造
俞 晓 红
鲁迅先 生在 《中国小 说 的历史 变迁 》里
,
说 《三国演 义 》
“描 写过实
”
,
“写好 的
人
,
简直 一 点坏处 都没 有;
而 写不好 的人
,
又是 一点好处 都 没有
。
”
此说一 出
,
六十 多
年来 一直 为诸 多学者 承袭 引 用
。 有 的学 者认为
,
《三 国演 义 》
里 的人物 形象 回 避 了性 格
的复杂性
,
缺 乏 纵横 诸方 面的发 展 变化
,
处 于 古 典 式 的和谐 与 静 穆 状 态
,
因而 都是
“类型化 典型
”
。 这 种较为 流行的 说法是 值 得 商榷的
。
我们认 为
,
《三 国演 义 》中的 一 些次 要人物
,
往往 只表现 他们 身上
“ 占统治 地位
”
的或在行 动 上
、 情节 中体 现 出来 的 比 较 单 一 的 性 格 特 征 ;
而就 小说 中的几 个主 要人
物 来说
,
作 者除 了赋予 他们 一 个主 要的性 格 特征之 外
,
还展 示 了他 们 性 格 内 涵的丰富
性
,
描绘 了他们感 情 的激 烈冲突 和心理 的微妙 变 化
,
表 现 了他们性 格 内部诸 因素 间的矛
盾对 立和性 格因素 的合 乎逻辑的变 化发展
。
一
也就是 说
,
作 者 运用 了动 态的方法
,
描绘 出
这 些形象的性格 因素 由对 立而趋 干 统一
、
由冲突而 达 至和谐 的过 程
,
使我 们体会 到
“美
恶并举
” 的丰富 多样 性
。
所 谓
“ 性格对 立
”
,
不 是 形象 与形象 之 间的性 格对 比
,
而 是某 一形 象 内部性 格诸因
素 间的矛盾 冲突
。
因为作 为 一切社会 关系 的 总和的人
,
本身就 是矛 盾 的综合体 ;
叙事 文
学应该反 映 出人的性 格 的复杂 性
。 如果 性 格 内部没 有差 异
,
没 有对 立
,
没 有矛 盾运 动
,
也就 走 向了性 格 的单 一 化 和极端 化
。
首 先
, 一 部 成功的 叙事 文学作 品
, 所 塑造 的人物 形象 无论是 类型化 的还是性 格化 的
,
都 同样 需要一个 贯穿始 终 的主要 性格 特征
,
作 为
“ 统治 的方而
”
,
使形 象
“从 头至 尾保
持 为完整的 人
”
( 黑 格 尔 )
。 其 次
,
在 性 格化 的人物 身上
,
这 种
“保持
” 又 非 静止不 变
,
而 是有所发 展 变化 的
。
时空的 转换
,
客 观 条件 的 变迁
,
具体事件 的冲击 影 响
,
足能 引起
人物 内心感情 的 变化
,
促 使 性格 因素 向纵 横 方 向扩 张或 缩减
,
从而 显示 出性格 因素量 与
度 的前 后差异 或形 式上的 彼此 对立
,
形成性格 内 涵的丰富 性与复杂 性
。 尤其 是在政 治关
系错综 复杂
,
战争 形势变 幻莫 测的三 国 时代
,
出于 各自的根 本 利益 的 需要
,
一 些政治 家
如曹操 刘备等
,
更会 随 时因 为时势的 变化而 产生 性格特 征的相应 变异
,
或是 必要 的情绪
剧 变
,
来谋求 目的 的一致 性
。
因此
,
在 性格 的主 要特征 与次要特 征之 间
、 表 层特 征 与本
质特 征之 间
、
感情 特征 与理性特 征之 间
,
就 往往 出现 一 定程度 的差 异和对 立
,
形 成性格
因素 的对 立统 一 运 动
。 再次
,
这 种性格 内部 的差 异和对 立
,
又 并 非是性 格的 分裂
,
它们
“ 只是发 展
、 加 强 了本质 上从 一开始 就 隐藏 在性 格 中的东西
”
;
因此 它 们 又 都 统一 于
2 9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