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东社 会 科 学 (
双 月刊
)
1
9 9
1
年 第
6
期
(
总 第
2
8
期
)
孙
权
偏
安
江
东
说
质
疑
—
兼论孙权立国的战略策略
《
装
传
永
孙权是竺
国时代举 足轻重 的厉 史人物
.
但是长期以 来
.
许 多史家一直把孙权看 牛一个规避江 东
、 胸无大 志
的偏安之君
.
孙权 究竟是不是偏安 之君
?
作为一方之主
.
他的政治志趣究竟如何
?
这不仅涉及对孙权 的评 价问
题
.
而 且 也关 系到对三 国政治斗争全貌的认识
.
因此有必 萝 译为一辩
.
孙权规避 江 东
.
是个偏安之君
, 这种观点 展最见于一 些 倾有影响的论著中
. 例如
:
范文澜著《
中国通 史 》
认为
: . 孙权决心坐 守江东
” ;
吕振羽 苦《
简明中国通 史 》
认为
: “ 孙权的荃本方针
, 是从
` 保江东
’ 、
`观 成败
’出发 的
.
因此
. 外交上
. 在曹魏
和 蜀汉 敌对的空子 里求 生存
.
讨便宜
. 在军 事上
. 是
` 保江 东
’的防御方针
.
除去条件有利
, 他能扩充地
盘外总是 保存实力
. 从不主动进攻
” ;
王 仲苹著《
魏晋南北朝 史》
认为
:
“孙权君 臣 以 苟安江 南为满足
. 比起诸 葛亮
` 王 业不偏安
’的这种心情
. 是
远逊 一筹的
” ;
韩国薯著《
魏晋南北朝史纲 》
认为
: 孙权
“西攻黄祖
,
则 系收取荆 州
, 以 争取长 江上游 形胜之地
.
更好 地屏体
江东割据之局
” ;
万绳 楠著《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 》
认为
: 孙权立国的
“方针是
` 限江 自保
’ ” ;
之
其实
. 很 早以前
.
封建史家在撰述三 国历史的时 候就 已提出了孙权 偏安江东 的观点
.
在他 们看来
. 鼎足而
立的三股政治势力 中
. 曹操夺 了天 时一
挟天子乞令诸侯
; 刘 备占了人 和一
凭信义 底碍人 心
; 孙权收 了地 利
—
借长江天 堑划地 自牢
.
因而
. 天 下是由标捞奉汉 的曹氏和矢志绍复祖业的刘 氏来争夺的
. 孙权只是 作壁 上
观
。
历史上 的孙权偏安江东说
. 在《
资治通 鉴 》
中便有所表冬
.
这部编年体通 史这样记 载鲁肃 密陈给孙权的 建
国方 略
:
肃窃料之
,
汉 室不可 复兴
.
曹操不可卒除
. 为将军计
.
惟有保守江 东 以观 天 下之 衅耳
.
若 因北 方 多务
.
剿除黄祖
. 进伐刘表
. 竟长江所极
. 据而有之
. 此王业也
.
( 资治通 鉴 》
第六 十三卷
. 献帝建安五 年 )
依 此看 来
. 东吴君 臣 所求
. 只在
“保 守江东
”
. 至 多不 过
“ 竟长 江所 极
. 据而 有之
”
。 这 自然是 一 种偏安心理的 流
露
.
但是
.
同是鲁肃的密计
. 《
三 国志 》
的记载却不同于前
.
这里
. 不是
“保守江 东
”而是
“ 捅足江东
”
. 王 业建立的
标志 也不 止 于
“ 竟长江所极
. 据而 有之
”
·而在
“建号帝 王 以 图天 下
.
”根据《
三国志 》
. 鲁肃 的密计 明显表现 出 三
个递进层 次
: 首先是
“鼎足江 东
. 以观夭 下之衅
” ; 其次
. 趁北方 多务
.
“ 剿除黄祖
. 进 伐刘表
. 竟长 江所极
.
据而 有
之
” ; 再 次
.
“ 然后 建号帝 王 以图 天 下
.
” ( 《
三国 志
· 鲁肃传》
.
下 引《
三国志 》
. 只 注传 名
. ) 这显 然是与 偏安江东风
6 O
斧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