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持 怀疑 的态度
, 表示不予 相信
, 而 硬要主张 把
“太原
”的
“ 太字改成
“东
”字吗
?
那么
, 就 请来
看看这 三个例子 吧
。
“ 山东 东平 ( 东原 ) 说
”到 底能 不能成 立 ?
我相信
, 通 过这三例 子
, 不难分 辨 出罗贯 中真正的籍 贯之所 在
。
二
、 梁 山泊的方位
众所周 知
, 《
三 国志演 义 》
是罗贯 中的作 品
。 其 实
, 《
水 浒传 》
也应 该成 为列于 罗贯 中名 下的
的作 品
。
嘉靖年 间
, 高儒《
百川 书志
、 曾著 录
“《
忠义水浒 传 》
一百 卷
” , 题 曰
“钱塘施 耐庵 的本
, 罗贯 中
编次
”
。 可知早 在嘉靖时期
, 或者 甚至在嘉 靖时期 之前
, 文 人 中流传 中《
水 浒传 》
作者 的题 署 已
把 罗贯 中包罗在 内 了
. 其后
, 万 历十七年 ( 1 5 8 9 年 ) 刊行 的天都臣序本
, 题 曰
“施耐庵 集撰
, 罗贯
中纂 修
”
。 叫做
“编次
”也 好
, 叫做
“纂 修
”也 好
, 都 不可 否认 罗贯 中拥有 共 同创 作者之一 的身
份
.
至于 他们二 人之间如 何合作
, 以及在共同创作 的过程 中
, 各 自又从事何种性 质的工作
, 各 自
付 出多大 的工作 量等等
, 由于资料 的匾乏
, 现 已无 法详考
。 但
, 罗贯 中的 名字排 于施耐庵 之次
,
这 或许表 明
, 他不 是主要的 创作者
。
《
水浒 传 》
第 三十六 回写到了宋 江的被捕 和发 配
. 他从 济州 出发
, 途经 梁 山泊
, 再前往 江 州
。
这 就使他 的行程 产生了方 向
、 路线 的问题
。
书 中写道
: 宋江被 捕
, 先在邻城 县下狱
, 然后 被 解往 济州
; 济州府尹 判处 脊杖 二 十
, 刺配 江
州牢城
.
临行 之际
, 宋 太公 叮嘱宋 江的话 语 中
, 有一 句说
:
“ 你如今 此去
, 正 从梁 山泊过
。 ”在 路
上
, 宋江 也对两 个公 人说过
: “我 们明 日此 去
, 正 从 梁 山泊边过
。 ”行 到梁 山泊 附近
, 宋江 一行 果
然 被晃 盖
、吴 用等人 接上 山去
。 在 山寨住 了一夜
, 宋 江 不肯停 留
, 终于又 踏上 了前 往江 州的 路
程
。
宋江发配 的路 线
, 书 中写得一清二 楚
: 济州—
梁 山泊—
江 州
。
如果我 们把这 三个古代的地名换 成了相应 的今天的地 名
, 再对 照着地 图观察
, 立刻就 会发
现这 条路线 的不 合理性
。
先看一头一 尾
. 济州的治所 原在 巨野 (今 山东 巨野 县南 )
, 后移任城 ( 今 山东济宁 市)
。 江 州
治所 原在豫章 ( 今江西南 昌市 )
, 后移得 阳 (今江 西九江 市)
.
宋代以后
, 都以 得 阳为江 州
。 江 州
在济 州的正南方
。
因此
, 从济州前往江 州
, 是 由北 向南 的路 程
。
再 看 中段
。 梁 山泊在 什 么地 方呢 ? 书中第 十一 回柴 进告诉林冲说
, “是 山东济州管下一水
乡
, 地 名粱 山泊
, 方 圆八百 徐里
.
”原 来 它在 济州 的范 围之 内
。 难 怪作者 为宋江设 计 了一条从济
州 出发
、 经过梁 山泊
、再 到江 州的路线
。
间题 在于
, 梁 山泊 的方位在 哪里 ? 这 必须 以济州城 为 中心
, 来确定 它的位置
。 因为宋江并
不是从 别的地方
, 而地从济州城 出发的
。
它是在 济州城 的南面
, 还 是在济州城 的北面 ?
只要粱
山泊位 于济州城 之南
, 书 中为宋江 发配所 安排 的路线就算是合理 的
。
实际情况却 正好相反
。 梁 山泊在今 山东粱 山
、邹城等县之 间
。 也就是 说
, 它 位于济州城之
东北
, 相距 约一百 四十里
‘ 从起 点济州城到 终 点江 州
, 本 是径直南 下的行 程
, 令 人纳永 的是
:
宋 江一干人 为什 么偏偏要 莫名其妙 地绕那 么大 的圈子
, 先 上东北
, 再 下正南 ?
按 照当时的正 常走法
, 从济州城 到江 州
, 根本就 不必经 过粱 山泊 的地界
.
这可要 算得上 《
水浒传 》
在地理上 所犯的 一个 不小的明显的错误
。
1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