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与奸
、 正 与邪
、 仁德与残暴
、 信义 与狡诈
、 廉节与
贪赃之 间
, 人 们当 然 推崇前者而排斥后者
。 虽然对于
忠
、 义
、 仁
、 德
, 人 们的理 解是 不相 同的
, 但总觉 得 比
奸
、 诈
、 邪
、 恶要好得多
。 每逢外侮相侵
, 国 家离乱之
际
, 人 民就 盼望有岳 飞式 的
“精忠报国
”人物出现
。 人
们 往往对岳 飞 的
“ 愚 忠
”并不深究责难
, 而绝对痛恨秦
桧 式的
“奸 臣
”
, 对岳飞 的壮烈悲剧
, 则激 发起 崇敬之
心
。 这就是积淀在 中国 人心理深处的那种价值观念
、
是非标准在起作用
。
《
三 国演义 》
正 适应了 这种 文化
心态
, 表达 了人民 群众对清明政治的 渴望
, 对英雄 人
物 的崇敬
, 渲泄了 爱憎分 明的民族感情
。
东汉末年
,
奸妄 当道
, 诸候争夺
, 相互残杀
, 人 民痛苦不堪
, 希 望
有道 的明 君 出现
, 小说里就产生了一个宽仁厚德 体
恤黎庶 的刘 备
, 他恰好又 是皇室 后裔
, 人们 自然把
“ 真
命天 子
” 的希望 寄托在他身上
.
当 时纪 纲 废弛
, 贪官
污 吏横行
, 人 民希 望有 一个贤相能人 出来治理天下
,
于 是小说中就 出现 了智慧和忠贞化身的诸葛亮
, 单是
他那
“ 鞠躬尽瘁
, 死 而后 已
” 的献身精神
, 就使千载 以
来的士人击节咏叹 不 已
。 当时社会上 巧 取豪夺
、 背信
弃义 者 比 比 皆是
, 人 们就希望 出来 一批 堂堂正 正
、 重
然诺
、 轻死 生的大丈夫
, 于 是小说中英勇神武
、 “ 义 薄
云 天
” 的关 羽
, 疾恶 如仇
, 快人快语 的张 飞
, 也被创造
出来 了
。
“桃 园三结 义
” 成为人 民群众之间互相联接
“有难同 当
, 有福同享
” 的榜样
。
人 民群众痛恨那些狡
诈残 暴
、 见 利忘义 之 徒
, 于是 董卓
、 吕布
、 曹操
、 袁术
、
司 马 鼓 在 《
三 国演 义 》
中受到 鞭挞和 贬 斥
。 人民 群众
接受这些 艺术形 象
, 甚 至 不 顾及 某些 人物在历史上 的
进步 作 用
, 也忽略一些 历史细节的真实性
, 只要 求那
种
“惩恶 扬善
” 的心 理得 到 平衡和 满足
。 觉得 小说 写
得不够味的地 方
, 还可以 根据 自己的想象
、 愿望
, 加以
补 充
、 修正 和强化
。
《
三 国演义 》
成 书后
, 又 继续不 断
地 得 到 民间 口 头 文学
、 文人诗歌和 戏曲创作的丰富和
发展 ( 例如戏 曲舞台上
, 曹操 的奸诈面孔 比小说更 为
定型 化 )
。 因 此
, 《
三国演 义 》
的故事情节在人 民群众
的心 目中更加 生 动
、 深刻
, 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完美
, 它
拥有的读者也就 比其他小说更多
。 尽管在这里常常
出 现 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二律背反 的情况
, 但就小说
而言
, 却很难改变这种感性认同上 的稳定性
。 对这个
间 题
, 国外的一些研究者 比较敏感
, 例如 日本汉学家
小川环 树把《
三国 演义 》
称为
“小说的儒教化
”
, 苏联
汉 学 家李福清指出
:
“ 这部著作描述了 那个时代的历
史事件
, 展 现 了受儒家和 道家制约 的中国 人 民 的理想
和 社会生 活 特征
”
。 并且认为
: “ 阅读这部历史小说可
6
以 帮助 我们更好地 了解今天的中国
”
。
三 国时 代社会 政治 的百科 全书
《
三国演义 》
不 同于 一般的世俗 小说
, 它写的都是
国 家的
、 社会的大事
。 即使偶尔 写到 个 人生 活琐 事
,
也是 为了交代人 物( 如郑康成婶女之 对
, 诸葛格驴 面
对答 )
。 或者赋予强烈的政治 内容( 如刘备江东娶亲
,
杨 修之 分酥 )
。 这部 小说 描写 的 事件
, 时 间跨 度 长
(
“ 陈叙百年 ,
’
)
, 反 映的社会 内容十分 广泛 (
“赅 括万
事,
’
)
。 三 国时代
, 举凡政 治
、 军 事
、 经济
、 文化靡不俱
书
, 可以说是三国 时代一部社会政 治的百 科全书
。 人
们不仅可以从文学角度去欣赏它
, 从 中获得艺术美的
享受
, 而且 可以从军 事学
、 政治学
、 人才学
、 文化心理
学
、 战略决策
、 外交策略
、 经营谋略
、 民族关系
、伦理道
德
、 人 际关 系
、 领导方法和 领导艺术等 多方 面去研究
它
, 获取历史借鉴
, 增加知识
, 启迪智 慧
, 所 以 自它成
书以来
, 一直受到 社会各个 阶级
、 阶层
、 政治集团和 普
通老百姓的 重视
。 似乎每个人都可以 从中获取养料
,
得 到 自己需要的东西—
知识和经验
。 清朝康 熙皇
帝把它 作为兵书
, 颁发将帅
, 农 民起义的领袖李 自
成
、
洪秀全
, 也把它 作 为
“战案
, 为帐内唯 一 之 秘本
” 。 就
是现 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
, 世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
今天
, 在 日本和 东南亚一 带也 出现 了 一个
“三国热
” 。
不少政 界 人士和 企 业家把《
三 国演 义 》
当 作
“ 思 想宝
库
” , 他们认为从《
孙子兵 法 》
中可以 学到 决策谋略 的
一 些 原理原则
, 从《
三国演 义 》
中则可以学到 很多克敌
制胜
、 斗智斗法和 团 结 内部
、使 用 人才的实例
。 一 时
之 间
, 阅读
、研 究《
三 国演义 》
形 成风 气
, 象 《
三国演义
与经 营管理 》
、 《
三国 志的人 际关 系学 》
、 《
三国 志的智
慧》
等著作
, 纷纷出版
, 风 靡畅销
。
“三国热
”的出现
, 启发和推动了《
三 国演义 》
的研
究
, 既然 国 外可 以 从中找到经营管理的法宝
, 为什 么
我们不充分利用祖先遗 留 下来 的这份 宝贵遗产
, “ 古
为今用
” , 使它为我 们的社会主 义 精 神文 明和 物 质文
明建设服务呢 ? 这 些年来
, 我国的《
三 国演义 》
研究有
了很 大的发展
, 出现 了可喜 的现象
, 一方面我 们加强
了小说本身基础材料和基本理论 的研究
, 如在成书经
过
、 版本源流
、 作者 身世
、
艺术成就
、 美学意蕴等方 面
都 出 了很 多新 的成果
; 另 一 方面 就 是开 拓 了 新的领
域
, 从综合性的
、 多学科的
、 应用性的多 角度来研究这
本 书
.
例 如有的同志开始系统整理 《
三 国演 义 》
中的
军事思 想和 军事谋略
, 有 的同志从领导 学角度研究这
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