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北 朝诗 》
中提到的 《
文选 》
注
、
《初 学记 》
、
《御 览 》
、
心广记 》一条也没 有引用
,
当
然也 没有收 入所谓死牛 诗
。
整理 唐 以前 的诗没有 想到查找 《广记 》自属 常 情
,
不 查 《初 学
记 》
、 《御 览 》
已 有 点不应该
,
连 同样性质 的丁书 也不查 对不利 用
, 就使 人 实在不好理 解 ①
。
赵幼文先生 的 《校注 》
,
据他 在
“ 前 言
”
中所说
,
是
“ 取金陵书 局 《曹 集 俊 评 》
作 底
本
,
丁 书未见 宋刊
,
因 以瞿 氏藏宋本 汇聚各本
,
参伍勘 正
。
又 据宋
、
明刊 刻的类 书覆校
。
复
取严 可均 《全三 国文 》
、
丁福保 《全三 国诗 》
核 对
”
。 但查 对 《
校注 》
卷 2所 载 《七步诗 》
,
则除承用 《
诊 评 》外
,
在校勘 上仅 征 引 《文选 》任 防 ( 彦异 ) 《齐竟陵文 宣王行 状 》
的李善
注
,
而这 条李注如前所 说在丁 福保先生的 书里已 引用过
,
赵 先生 引用它应是 受了 丁 书 的 启
发
。
但丁 书所引用 的 《初 学记 》
、
《御览 》
、
《广记 》以及从 《广记 》辑出的所 谓死 牛诗
,
赵 先生何 以一 概视而 不见
,
不予 征 引呢 ? 赵先生 校注 《
曹集 》时是用丁 书核对过 的
,
上面所
引
“ 凡例
”
里讲得 明明 白白
,
这就 比途钦立 先生 之不用丁 书更不好理 解了
。
我总觉得赵 先生不仅在 校勘上 不尽理想
,
版本知 识似亦短缺
。 如说
“ 明代 《曹集 》有休
阳程 氏刊本
”
, 而不知道 有嘉靖郭本
,
也不提 一下 明活字本 ②
。 如说
“ 清代有 汪士贤本
,
《密
韵楼 丛书 》
覆宋 本
,
《四 部丛刊 》影写江安 傅 氏双 鉴楼 明活字本
”
,
却不知 道汪 士贤是 明代
人
,
所辑 《汉魏 六朝二十 一 家集 》
是 万历天启 时刻
,
不知道 ( 密韵楼 丛书 》到 民国十几 年才
刊刻
,
《四 部丛刊 》是 民国 8 年影 印
,
都不能算做清代 本
。
同时 《丛刊 》中的 《曹 集 》
是 影
印明活 字本
,
也 绝对不 能称之为
“影 写
”
③
。
再如所说
“ 据宋
、
明刊 刻的类书覆校
” 这 句话
也有 问题
,
是据宋
、
明两代 刊刻的前人所 撰类 书来覆校呢 ?
还是 据宋
、
明两代人撰 集刊刻 的
类 书来覆校 ? 起码属 于辞不达意
。
所谓
“ 时至南 宋
,
国力衰 弱
,
致校仇文 字多 误
”
,
则更 不
知 有何理论根 据? 难道 校勘 的优 劣真 同国力强 弱有 什 么直接 联系
,
那公认 的校勘名 著如张 淳
的 《仪礼识 误 》
、
方换 卿的 《韩集举正 》
、
朱熹 的 《韩文考 异 》
、
彭叔 夏的 《文 苑 英 华 辨
证 》不都 出于 国力衰弱 的南宋时代 ?
就连 陈垣先 生撰写 《
元 典章校 补 》
、
《校 补 释 例 》
和
《旧 五代史辑本 发覆 ) 也 正处在 中国沦为 半殖 民地 之时
。 面 对这些 事实赵先 生恐 将 不 好 解
释
。
〔
附记 〕我还 翻过 中华 书局 出版 的两种 《世说 新语 > 注 本
,
即 余 嘉锡 先 生的 《世说 新语
笺疏 > 和徐震 生
粤先生的 《
世说 新语 校 笺》
,
在 文学 门七 步作诗条也都 没有利 用 《
太 平广记 >
和 《诗 纪 》
、
丁 书
。 余 疏本 以史 学见长
,
千虑之 失
,
自不 足为 病
。 徐 笺 列人 《中国古 典文学
基本丛 书 》
,
对不一 校 总集 如丁 书之 类总属遗 憾
。
①在逞 书的
. 凡 例
”
和
“ 引用 书目
”
中也 概不 提及丁书
,
同 样使人 不好理 解
.
属罕见
,
不 翻 《北 京 图 书馆善本 书 目 》自不 易知 道
,
赵 先 生 不 提尚不足 为病
。
②至 于 正 德舒本确
①
“影写
”
者
,
是 版 本
学上 的专门术语
,
即据某旧 本用毛 笔影钞 之谓
.
若摄影 制 版印刷
,
则只 能称
“ 影 印
”
而 不 能 叫
“影 写
”
·
1 2 2
打分:
0 星